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癞马系枯桩。 寂而常动,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绝罗笼。 不下禅床,一喝耳聋,不妨游戏人事海中。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七一
译文:
### 大致含义
第一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癞马系枯桩”:
这就好像人处于一种寂静不动的状态,等待外界事物来引发感应,然后就能通达事理。但这种状态就如同把一匹病弱的癞马拴在一根枯木桩上一样,是一种相对被动、受限的状态。就好像人一味地等待外界机缘,自身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和活力,被固定在一个狭小的情境里,难以有更大的突破。
第二句“寂而常动,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绝罗笼”:
有一种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在寂静之中却蕴含着持续的灵动。不需要外界的刺激和感应,自身就能够洞察一切、通达无碍。处于这样境界的人,就像摆脱了四面八方的罗网和束缚一样,自由自在,没有任何局限。他不会被外界的环境、他人的看法等因素所制约,能够独立自主地认知和行动。
第三句“不下禅床,一喝耳聋,不妨游戏人事海中”:
这里说的是一位高僧,他甚至不用从禅床上下来,仅仅大喝一声就能让旁人觉得如雷贯耳,好像耳朵都要被震聋了。这体现出高僧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超凡的影响力。即便拥有如此高深的境界,他也不妨碍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自由自在地生活、行事。他就像在人海中游戏一样,既能保持自己的修行和觉悟,又能积极地融入世间,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
这首偈颂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传达了关于修行境界、人与世间关系的深刻哲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