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茅屋歌,谁其继者茅斋铭。 杜陵忧世何其切,鹤山观物何其精。 两诗妙处均不朽,吾能合异融其真。 绮栊雕宇贮豪士,此岂有意矜吾民。 从来大庇天下手,乃在茅栋茨檐人。 请君观铭验吾德,复来歌义充吾仁。 庶几体用归一贯,二老可作当欣欣。
题赵致道茅斋
译文:
在三百年前,有那饱含深意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流传,如今又有谁能继承这等情怀写下像《茅斋铭》这样的佳作呢?
杜甫生活在杜陵,他对世道的忧虑是多么的深切啊,就像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展现出对百姓苦难的悲悯;魏了翁(号鹤山)观察世间万物又是何等的精准入微,他所作的《茅斋铭》也有着深刻的哲理。
这两首诗的精妙之处都足以千古不朽,我有能力将它们不同的妙处融合在一起,领悟其中的真谛。
那些装饰华丽、有着绮丽窗户和雕花屋宇的地方,往往住着达官豪士,可他们哪里会真心怜悯百姓呢?
自古以来,真正有能力庇护天下苍生的人,反而是那些住在茅草屋、用茅草盖着屋檐的人,他们贴近百姓,深知民间疾苦。
请你看看《茅斋铭》来检验我的品德,再去品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大义来充实我的仁爱之心。
这样或许就能让品德修养和实际行动达到统一,要是杜甫和魏了翁能复活,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感到欣慰和欢喜的。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