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台侍郎黄公神道碑

昔纂宁宗纪,名臣叹寂寥。 巨奸方枋国,多士谩盈朝。 快读黄公传,如闻舜代韶。 尽言醒众聩,独立耸清标。 辨枉全张猛,持身简竖刁。 要途方凛凛,归梦已摇摇。 疏广还家勇,羲之入海遥。 寒花矜晚节,老桧傲霜朝。 迁史虽犹缺,邕碑亦孔昭。 咨予无健笔,魂去若为招。

译文:

过去我编撰《宁宗纪》的时候,不禁感叹那时候有名望的大臣真是太少了。 当时大奸臣把持着国家大权,朝堂上虽然有很多官员,却大多无所作为。 我畅快地读着黄公的传记,就好像听到了舜帝时代那美妙的《韶》乐一般令人愉悦。 黄公直言进谏,让那些昏聩的人清醒过来;他特立独行,有着高洁的品格,令人敬仰。 他能为被冤枉的张猛辩白,使他免受冤屈;他自身品行端正,就像远离竖刁那样远离奸佞之人。 在重要的仕途上,他正气凛然;可此时他归乡的念头已经十分强烈。 他就像疏广一样,勇敢地选择辞官回家;又如同王羲之那样,有着归隐江湖的高远志趣。 他就像寒冬中的花朵,坚守着晚节;又似古老的桧树,在霜雪中傲然挺立。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里可能会有记载的缺失,但蔡邕所撰写的碑文却能把黄公的事迹清晰地展现出来。 可叹我没有生花妙笔,无法好好地为黄公招魂,让他的精神得以传颂啊。
关于作者
宋代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