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昔作潮州游,潮人百世称名州。 又闻柳州柳子厚,柳人至今爱其柳。 二公皆以文鸣唐,所至不偶为异常。 卒今江海流落地,化作文物声名乡。 涪南僻在巴子国,地绝中州少人物。 天将儒道淑是邦,曾向先朝处羁客。 河南夫子间世贤,山谷老叟人间仙。 一时辙迹相继至,顿使光价增山川。 尝嗟道从孟轲死,一贯谁能接原委。 又嗟诗自杜甫亡,四海谁能造诗垒。 幸生伊洛续圣传,鸢鱼遂复穷天渊。 从而江右振余响,清庙又得存遗弦。 今逾元祐二百载,草木涪人尚知爱。 文章性命虽匪幸,气象风流久皆在。 惜乎两公生盛时,下与屈贾同驱驰。 涪人则幸公不幸,天下应怨涪人私。
过涪州怀伊川涪翁两先生
译文:
当年韩愈到潮州游历,潮州人历经百世都把潮州称作著名的州郡。
又听闻柳宗元到柳州任职,柳州人到如今都喜爱那里的柳树。
韩柳二人都凭借文章在唐代声名远扬,所到之处却命运不佳,遭遇不同寻常。
最终在那些江河湖海之畔的偏远之地,转化成了文化昌盛、声名远播的地方。
涪州南边地处巴子国故地,位置偏远,远离中原,人才稀少。
上天想要用儒家之道来教化这个地方,曾在以前的朝代让被贬谪的客人来到此地。
程颐先生是世间罕见的贤才,黄庭坚老先生如同人间仙人。
一时间他们的足迹相继来到涪州,顿时让这山川的身价增添了光彩。
我曾经感叹,自从孟子去世后,儒家道统一脉相承的脉络谁能接续下去呢?
又感叹自从杜甫离世,天下有谁能够筑起诗歌的高峰呢?
所幸程颐先生在伊洛之地传承了圣人的道统,就像能让鸢飞鱼跃之理探究到天地的奥秘。
随后黄庭坚在江右之地让文化余音得到振扬,就如同清庙之乐的遗音得以留存。
如今距离元祐年间已经过去二百年,涪州的百姓连草木都懂得珍惜爱护。
文章和性命虽然并非是幸运之事,但那种文化气象和潇洒风度长久地存在着。
可惜这两位先生生在盛世,却如同屈原、贾谊一样命运坎坷。
涪州人是幸运的,因为有他们到来;但先生们是不幸的。天下人或许会埋怨涪州人独占了这两位贤才的福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