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和嘉兴守瑞麦行

瑞麦歌怀安,三岐及六穗。 嘉祥不虚出,良以气和致。 人言一草木,华枯且为异。 况兹一曰食,有是三足记。 此邦今扶风,中兴号佳地。 去年岁千厄,众惧忧莫弭。 入春雨旸若,嘉验应期至。 贤侯政事师,其清一杯水。 孜孜布上德,念念在民事。 东都循吏孰,渔阳史君似。 一麦露双颖,异世风同轨。 华黍续新雅,嘉禾继前瑞。 老夫卧陋巷,闻此跃而起。 一廛猥受滕,二天幸托冀。 谁谓大庆赉,俯亦及憔悴。 自今丰年兆,不苦力田匮。 当知太守心,根源自宫閟。 务丰且重谷,感召至兹类。 昔襦今五袴,千里共衣被。 相逢二三叟,相庆更相慰。 不图田里叹,转作讴歌喜。 酡颜溢乡老,欢声浃邻比。 余波賸沾丐,罔功有余愧。 摅毫颂公德,拜手及公赐。 长安咫尺天,政声转闻易。 嘉汝龚黄绩,宽予尧汤备。 归衮陈归禾,经纶展斯志。

译文:

### 译文 人们唱起了《瑞麦歌》来表达对这太平盛世的感怀,麦出现了三枝及六穗的祥瑞之象。 吉祥的征兆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实在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和谐才导致如此。 人们常说仅仅是一棵草木,它的开花与枯萎都会有不同的景象。 何况这是人们每日的食物(麦子),有这样的祥瑞现象完全值得记载。 这个地方如今就像古代的扶风郡一样,在国家中兴时期是有名的好地方。 去年这一年遭遇了诸多厄运,众人的恐惧和忧虑一直无法消除。 进入春天后,雨水和阳光都恰到好处,美好的应验如期而至。 贤明的太守以政事为准则,他的清廉就如同那一杯清水。 他孜孜不倦地宣扬皇上的恩德,时时刻刻都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 东汉时那些奉公守法、为民造福的好官有谁能比得上呢?这位太守就像渔阳太守张堪一样贤能。 麦子长出了双穗,虽然时代不同,但贤能官员带来的好风气是相同的。 这就如同《诗经》中《华黍》篇所代表的新的美好雅乐,也如同过去出现过的嘉禾一样是祥瑞之兆。 我这个老头子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听到这样的消息一下子就兴奋地跳了起来。 我有幸在这地方拥有一处居所,又幸运地托太守的福如同有了两个天的庇护。 谁能想到这么大的福泽赏赐,竟然也能惠及我这样憔悴困苦之人。 从今往后有了丰收的好兆头,就不用再担心种田的物资匮乏了。 应当知道太守的心意,其根源来自宫廷的善政。 太守致力于让粮食丰收且重视谷物生产,所以才感召来了这样的祥瑞之事。 过去百姓有短袄穿,如今能穿上厚厚的五件袴裤,千里之内的百姓都得到了太守的恩泽庇护。 我遇到了两三个老叟,大家相互庆贺又相互安慰。 没想到原本田间地头的哀叹声,如今都变成了欢快的歌声。 乡老们都喝得满脸通红,欢声笑语传遍了邻里。 我这没什么功劳的人也沾了不少光,心里实在有很多愧疚。 我提起笔来颂扬太守的公德,恭敬地感谢太守的恩赐。 京城离这里近在咫尺,太守的政声传播起来很容易。 皇上会嘉奖你如同龚遂、黄霸一样的政绩,放宽对这地方像尧、汤时期那样可能面临灾荒的担忧。 等你带着功绩回到京城,献上这祥瑞的麦子,一展你经天纬地的志向。
关于作者
宋代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