峿山一何青,浯水一何绿。 上有唐朝碑,苍崖与天矗。 清庙倣遗音,灵武号实录。 其笔走风雷,其文贵金玉。 曾经两贤手,足耀千载目。 后来纪名氏,前镵后且续。 岂无黄绢辞,中寓白圭读。 一辞不敢措,我惧此碑辱。 虽然勿泥古,咏叹岂不足。 岳将降甫申,吾皇车攻复。 将墨东海水,且汗南山竹。 勒功岱嵩顶,岂但清溪曲。
庚戌过浯溪读中兴碑
译文:
峿山啊,是多么的青葱翠绿;浯水啊,是多么的碧绿澄澈。
山上有唐朝留下的碑刻,那碑刻所在的青色山崖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连。
碑上的文字如同清庙祭祀的乐章一般,传承着古人的遗韵;又像是对灵武事件的真实记录。
它的笔力如同风雷涌动,气势磅礴;它的文辞比金玉还要珍贵。
这碑曾由两位贤才之手完成,足以让千年之后的人都为之瞩目。
后来很多人在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前面刻了后面还接着刻。
难道就没有像“黄绢幼妇”那样绝妙的文辞吗?其中或许还蕴含着如同白圭般美好的教诲。
我一句话都不敢随意题写,我害怕会辱没了这块碑。
虽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拘泥于古人,但仅对它咏叹感慨一番,难道就不满足了吗?
就像当年上天要降下像申伯、甫侯那样的贤才良将,我们当今的皇上也有恢复大业的壮志雄心。
到那时,我们可以用东海水来磨墨,用南山的竹子来制成竹简书写。
把功绩刻在泰山、嵩山的山顶上,又岂止是在这浯溪的一角留下印记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