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十一首 其四八

簸土扬尘,金刚正体。 七颠八倒,大寂定门。 排空烟嶂添愁色,著雨林花带泪痕。

译文:

这首偈颂整体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表达,下面为你逐句翻译: 把土扬起、让尘土四处飘散,这看似平常随意的举动,其实蕴含着金刚不坏的本真之体。金刚代表着坚固、永恒,在这里象征着事物最本质、最纯净的状态,即使在这看似杂乱的簸土扬尘之中,也有其不变的真性。 人在世间,行为举止可能七颠八倒、毫无章法,看起来混乱无序,但这其实也是通往伟大寂静禅定境界的法门。也就是说,不要被表面的混乱所迷惑,在看似无序的生活中,也能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那排空而立的如烟般的山峦,仿佛也增添了一层哀愁的色彩。“排空”描绘出山峦高耸入云的气势,而“添愁色”赋予山峦以人的情感,好像它们也在为世间的某些事情而忧愁。那被雨淋湿的林间花朵,如同带着伤心的泪痕一般。这里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借景抒发一种深沉的情感,可能是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也可能是内心禅意感悟下的一种情绪流露。
关于作者
宋代释大观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 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