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曹怡轩樵笛吟稿四首 其四

论诗厌共流俗语,少学衰颓又老来。 三百篇中有曹国,一千年后欠萧台。

译文:

这首诗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些难点,以下是大概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谈论诗歌的时候,我十分讨厌那些与世俗之人一样的陈词滥调。年少时没有好好钻研学习,到如今精力衰退、年纪渐长才愈发感慨。 《诗经》“国风”里有《曹风》,曹国也算在诗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然而这一千多年过去了,却没有萧台(可能指代作者所在的地域等)相关佳作流传,实在是一大遗憾。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诗中“萧台”具体指代可能有多种理解,这里只是一种相对合理的解读。而且原诗表意较为含蓄隐晦,翻译也只能尽量贴近原意。
关于作者
宋代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