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九日士资自广运铁南雄归途过家士贽士赟有诗因用韵

惊心节物首重回,尚觉昏云黯未开。 旧向醉余狂客帽,今犹健在倒莲台。 菊如杜老开偏晚,客胜后山期不来。 碌碌阿奴俱在目,剩锄菘韭种蒿莱。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唱和之作,从诗题来看,是壬午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时,士资从广运(地名)前往铁(可能也是地名),再到南雄,在归途中路过家,士贽、士赟有诗,作者萧立之于是用他们的韵脚来写诗。下面是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节令景物的变化真让人惊心啊,我不禁一次次地回首往事,可如今依旧感觉那昏暗的云雾沉沉地未曾散开。 过去,我在醉酒之后,也曾像狂放之士一样,潇洒地戴着帽子;如今,我这副模样还依旧存在,仿佛是一座歪斜的莲台(暗示自己已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 这菊花就如同杜甫笔下的菊花一样,开放得格外晚。远方的客人本应像当年陈师道(后山)那样前来相聚,可如今却爽约不来。 看看身边那些庸庸碌碌的晚辈们,都在眼前晃悠。我呀,还不如多锄锄地,种上些菘菜、韭菜,再种点蒿草算了。
关于作者
宋代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