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吊古

隔江山色画图中,故址荒来与庙通。 画地雄吞淮海水,占星高直斗牛宫。 试评蜀味长泉变,欲唱欧词古柳空。 往事茫茫增感慨,聊凭戍卒指西东。

译文:

隔着江水的山峦景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平山堂的旧址早已荒废,如今与庙宇相通。 想当年,平山堂气势雄伟,仿佛能将淮河与大海的水都囊括其中;它高耸入云,就像能与天上的斗牛星宿遥遥相对。 当年在这里品评蜀地风味的场景已不复存在,连那能让泉水都为之改变的雅事也成为过去;想要吟唱欧阳修的诗词,可曾经的古柳如今也不见踪影。 过往的事情渺茫难寻,让人不禁增添许多感慨,只能暂且凭借戍守的士兵来指点平山堂昔日各处的方位。
关于作者
宋代张蕴

张蕴(一作韫),字仁溥,号斗野,扬州(今属江苏)人。理宗嘉熙间为沿江制置使属官(《景定建康志》卷二五)。宝祐四年(一二五六)以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为御试封弥官(《宝祐四年登科录》)。有《斗野稿》一卷。 张蕴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