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樗作歌

我爱岩间古樗栎,蔽日参云过千尺。 樵苏来往作阴凉,不为风霜变颜色。 匠氏入林持斧斤,材无大小皆选抡。 豫章楩楠岂复有,独以无用全其身。 山僧因得养生理,故以岩樗自为比。 只把樛枝庇本根,肯夸美干招残毁。 幽人志士当勿疑,听我朗诵岩樗诗。 纵为梁栋或易挠,岩下清风无尽时。

译文:

我喜爱那山岩间古老的樗栎树,它们高耸入云,遮蔽了阳光,超过千尺之高。 来来往往的樵夫们在树下乘凉,这树也不会因为风霜的侵袭而改变颜色。 工匠们拿着斧头进入山林,不管木材大小都会进行挑选。 那些像豫章、楩楠这样优质的木材哪里还能留存呢,唯独这樗栎因为没有用处而保全了自身。 山中的僧人因此从中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所以拿山岩间的樗树来比喻自己。 只让弯曲的树枝来庇护着树根,怎会去夸耀自己的枝干美好而招来摧残毁坏呢。 隐居的人和有志之士不要有疑虑,听我大声诵读这首关于山岩樗树的诗。 就算能成为梁栋或许也容易被摧折,而山岩下的清风却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关于作者
宋代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於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