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篇

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 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 庶以悦亲意,岂特怜芬芳。 使君有慈母,星发寿且康。 晨昏谨色养,彩服戏其傍。 燕喜酌春酒,欢然釂金觞。 物理似有助,丛萱忽非常。 竞吐栗玉艳,欲夺金芝光。 秀本自稠叠,骈枝亦荧煌。 乃知风人意,比兴宜成章。 东野情思苦,少忧多悲伤。 谓此儿女花,莫能解刚肠。 斯言虽有激,疑其未通方。 忧心无时已,徒枉憔悴乡。 寓物傥适意,何须动悲凉。 况复循吏政,和声入封疆。 抚俗时用乂,事亲日尤长。 萱草岁岁盛,此乐安可量。

译文:

诗人们赞美萱草,大概是说它能让人忘掉忧愁。为人子女的珍惜这种花,把它种满北堂。 这是希望以此让双亲心情愉悦,哪里只是爱怜它的芬芳呢。 有一位州郡长官有慈祥的母亲,她头发花白但长寿又安康。 长官早晚都恭谨地以和颜悦色奉养母亲,像老莱子一样穿着彩衣在母亲身旁嬉戏。 在安乐的聚会中斟上春天酿的美酒,欢快地饮尽金色的酒杯。 似乎是事物的常理在相助,那丛萱草忽然变得不同寻常。 它们竞相绽放出如栗玉般艳丽的花朵,简直要夺去金芝的光彩。 萱草的茎干本来就层层叠叠十分繁茂,连骈生的枝条也光彩明亮。 由此可知风雅之人的心意,用比兴手法来作诗十分合适。 孟郊情思愁苦,年少时忧愁多、悲伤多。 他说这是儿女家的花,不能化解刚强之人的愁肠。 这话虽然有些偏激,怀疑他是没有通达事理。 忧愁的心没有停止的时候,只会白白地在憔悴中挣扎。 如果借物能让自己心意舒畅,又何必动不动就感到悲凉呢。 何况这位长官是个奉公守法、有治绩的官吏,他的善政让辖区内一片和谐。 他安抚百姓,使社会时时安定,侍奉母亲的时间更是充裕。 萱草年年长得茂盛,这样的快乐哪能估量得出来啊。
关于作者
宋代家铉翁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