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蔚久苦目眚昨日乘凉来过共谈先天图义一夕翳去明现闾里以为异事因诗纪之

心以静而虚,眼以动而应。 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 月光不受微云干,镜光或为尘土暝。 学问之道贵澄源,源之既澄流自正。 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 吾友平生读书眼,炯然不与事物竞。 外圜偶被轻埃薄,灵府不摇中自定。 杜门息交逾三旬,强本胜邪在一静。 昨日扶杖过我蜗角庐,共谈壁上先天内外图。 穷探羲孔象中意,不与异说论悬殊。 高谈亹亹竟日暮,睛光滟滟生清𪾦。 夜归不烦炬火照,入门索观细字书。 晨兴宿雾尽扫却,银海烂烂可以贯碧虚。 神耶天耶孰能诘,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 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瞇。 先生无药亦无方,请将心来为君洗。

译文:

人的内心因为宁静而空灵,眼睛因为灵动而能视物。内心就如同明月高挂在辽阔的天空,眼睛就好似正对着门户悬挂的明亮镜子。 月光不会受到细微云朵的干扰,可镜光有时会因为蒙上尘土而变得昏暗。做学问的道理贵在澄清源头,源头一旦澄清,水流自然就会正。只要让内心始终像明月一样明亮,那么无论是寒风还是暑热,又怎能伤害到我呢? 我的朋友平日里读书的眼睛,明亮而不与世间事物去争逐。眼球偶然被薄薄的灰尘覆盖,但他的内心不为所动,自能保持镇定。他闭门谢客超过了三十天,坚定根本、战胜邪恶就在于一个“静”字。 昨天他拄着拐杖来到我这狭小的居所,我们一起谈论挂在墙上的先天内外图。深入探究伏羲、孔子在卦象中蕴含的深意,而不与那些奇异的学说去争论差别。我们畅快地高谈阔论,不知不觉到了日暮时分,他的眼睛里波光盈盈,焕发出明亮的光彩。 他夜里回去都不用火把照明,一进家门就索要小字体的书来观看。清晨起来,眼中往日的模糊不清都一扫而空,双目明亮得仿佛可以直穿那碧蓝的天空。 这是神的旨意还是上天的安排,谁又能说得清呢?是内心还是眼睛,世间万千变化其实都有同一个关键。 乡里的人都传说先生有治病的良药,争着带着患眼疾的人来让我去除他们的眼障。先生我其实既没有药也没有方,只请你把心拿来,我为你清洗。
关于作者
宋代家铉翁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