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旃檀像赋

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 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 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 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覩。 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 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 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 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 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 君不见佛书九译来中原,妙处乃以无言传。 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说,非说之说三十二相全。

译文:

我恭敬地向这古老的旃檀像行礼,它曾与释迦牟尼交谈过。 旃檀像和释迦牟尼,本质上面目是相同的,所谓的真身和幻身又何必区分彼此呢?就好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形象,一会儿拱手,一会儿作揖,如同宾客和主人一般。 不一会儿人离开了,镜子也空了,镜子里的影像和人自身的模样都不见了。 这旃檀像就像一个木人在宇宙间漂流,它的神通妙用又归向何处呢?无数人向它去寻求释迦牟尼的指引,有时候求福还真能遇到福运。 佛就如同明月在太空中运行,到了黎明时分突然就不知去向了。 那些痴傻的人争着到水波里去寻觅月亮,可水波里原本就不是月亮所在的地方。 真的也好,幻的也罢,都不用再去言说,如来本就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 你没看到那佛书经过多次翻译才传入中原,其中的妙处却是靠无言来传达的。 不要说旃檀像有口却不会解说,它那无需言说的表达其实已将佛的三十二种妙相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关于作者
宋代家铉翁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