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子开次子试晬

闻昔宁馨儿,如马千里驰。 或秀如芝兰,或如饤坐梨。 居易生七月,已能指无之。 又比令狐楚,五岁善属辞。 是皆非偶尔,阴有造物司。 吾党正气旺,杨泣墨子悲。 谁知世变极,所见及所期。 卓哉子张子,不问今何时。 种德以种子,愈出而愈奇。 元方既及冠,可宝已不赀。 经史日研精,甚于渴与饥。 百发当百中,善射如由基。 亦曰厚自积,王魏不仕隋。 再索又得儿,照室光陆离。 今朝岁一周,岐嶷傲娥羲。 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 粲粲文在手,炯炯白在眉。 但喜家传昌,浮机岂终危。 宙宇一开泰,扶植须人为。 在外寄藩屏,在朝资栋仪。 虽当保抱中,方来事可龟。 风埃自澒洞,庭阶且燕熙。 眼底双凤雏,笑唾燕雀卑。 而况表独立,硬脊非韦脂。 观志既有人,一脉如抽丝。 作室必肯堂,何患不塈茨。 此事真庆事,他事非所怡。 我老拙已固,无能说项斯。 来诗走风樯,难用蠡管窥。 趁笔聊示耳,深愧无精思。

译文:

听闻从前那些优秀出众的孩子,就如同千里马能日行千里般令人瞩目。他们有的像芝兰一样清秀文雅,散发着高洁的气质;有的则像摆在桌上供人观赏品尝的鲜果,招人喜爱。 就像白居易,他出生才七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准确地指出“之”和“无”这两个字;还有令狐楚,五岁时就擅长撰写文辞。这些都并非偶然的现象,冥冥之中似乎有上天在掌管安排。 我们这些人秉持着旺盛的正气,对世间的一些现象有着像杨朱那样的悲叹和墨子那样的哀伤。谁能料到世事变化到了极点,所看到的和所期望的有那么大的差距。 但张子你真是卓越不凡,根本不在乎当下是什么样的世道。你注重培养品德来培育子女,子女一个比一个出色,不断给人带来惊喜。 你的长子元方已经成年,他的才华和品德如同珍宝一般,价值无可估量。他日夜专心研究经史,那种勤奋的劲头比口渴时找水、饥饿时找食物还要急切。他在学业上就像神箭手养由基射箭一样,百发百中。这也是他长期自我积累的结果,就像王珪和魏徵不侍奉隋朝,坚守自己的原则。 之后你又得了一个儿子,他出生时仿佛满室都闪耀着奇异的光彩。如今他刚满一周岁,就已经聪慧过人,那种机灵劲儿连传说中的娥皇和羲和都要自愧不如。 在周岁抓周的仪式上,他面对众多珍宝开始尝试抓取,一举一动都符合规矩。他的手中仿佛有着锦绣文章,眉宇间透着聪慧明亮的气质。 我只高兴你们家的传承昌盛,虽然眼下可能有些动荡不安,但最终不会一直处于危险之中。当宇宙变得亨通安泰时,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人来支撑。这些孩子长大后,在外可以成为国家的屏障,在朝廷能成为栋梁之材。 虽然现在他们还在怀抱之中,但未来的成就可以预见。外面的世界或许动荡不安,但家庭中却一片祥和欢乐。看着你这两个如同凤凰雏鸟般优秀的儿子,那些燕雀之辈真是让人不屑一顾。 更何况他们有着独立的品格,脊梁挺直,不像那些软弱无骨、阿谀奉承之人。既然已经看到了他们有这样的志向,家族的优良传统就会像抽丝一样一脉相承。就像建造房屋,只要基础打得好,还怕盖不好屋顶吗? 这实在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不值得让人开心。我年纪大了,思维已经很古板迟钝,没办法像夸赞项斯那样好好地称赞你的儿子们。你寄来的诗就像乘风的帆船一样气势不凡,我用像蠡管这样微小的视角实在难以完全领会。我只是趁着笔兴随便写了这些,深感自己没有精妙的构思和想法。
关于作者
宋代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