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吴伯秀县尉教鄞学求诗

四明万丈崖,佳气蒸氤氲。 融结固有在,特起谁如君。 丹霄舞飞霞,青春蔼奇芬。 目下开五色,賸把天香分。 飘飖忽自得,盘薄蓬海滨。 无复出岫想,傲睨黄埃尘。 秋台挟明月,驱驰下东鄞。 谈言邑庠旧,教事非易新。 诗书堕寂寞,衿佩苟朝曛。 欲借肤寸阴,化为无边春。 胡为乎水雷,珍重经纶屯。 何当自山川,流动志气神。 扇之月旦评,推以天风轮。 终然难卷藏,快覩本色真。 词章要织组,手有锦绣纹。 道义在培植,身为枝叶根。 须知大造化,不问官卑尊。 因思杜先生,如古王河汾。 宙宇非不宽,乡里乃急亲。 贤躅渐寥邈,凛凛哉斯文。 吾为石云贺,亦以勉石云。

译文:

这首诗比较长且用词较为古雅,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四明山那高耸万丈的悬崖峭壁,山间佳气蒸腾,如云雾般缭绕弥漫。 天地间的灵秀之气融会凝聚本就有其所在,突然崛起如此杰出的人物,谁能比得上您呢? 您如在云霄中舞动着绚丽飞霞,青春年少便散发着奇异的芬芳。 眼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您还能将如天上的香气般的才华分享出来。 您潇洒自在、怡然自得,隐居在那蓬草繁茂的海滨。 再也没有出仕为官的想法,傲然睥睨着尘世的污浊与喧嚣。 秋日的夜晚,您如挟带着明月,疾驰来到了东鄞之地。 谈论起当地县学的旧事,教育之事并非轻易就能革新。 诗书之道如今已陷入冷落寂寞之境,学子们不过是在早晨傍晚敷衍着学业。 您想要凭借短暂的时光,将其化作无边无际的盎然春意。 为何如同水雷之象,在艰难的时局中仍珍重经营、谋划着。 何时能让山川的灵秀之气,融入学子们的志气与精神之中。 您如能像主持月旦评那样褒贬人物、引导风气,凭借着天风般的力量推动教育发展。 您的才华终究难以长久隐藏,大家很快就能看到您的真实本色。 写文章要像编织锦绣一样精巧,您的手中自有着如锦绣般的文采。 而道义则需要用心去培植,您自身就是枝叶所依附的根本。 要知道伟大的造化之功,不会去计较官职的卑微与尊贵。 由此我想起了杜先生,就如同古代的王通在河汾之地讲学育人。 宇宙天地并非不宽广,可他却急切地关怀着乡里之事。 贤人的足迹渐渐遥远稀少,这斯文之道让人敬畏啊。 我要为石云(推测这里石云代指吴伯秀等相关对象)感到庆贺,也用这些话来勉励石云。
关于作者
宋代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