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余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 和元遗山八首

荒荒望鲁甸,姬孔庙粼粼。 允祚五十代,颜孟东西邻。 旁求侍坐翁,草莽迷城𬮱。 岂应发肤体,竟此成湮沦。 铿尔续道韵,垂此天伦亲。 犁锄供子职,犹裕耕凿民。 可能百世祀,不庙三省身。 亦必有坛壝,尚稽廓荆榛。 五贤配西序,余沥波杨荀。 肥马视轻服,此景良清新。 微言苟不及,往迹亦易陈。 安得沂水上,菊泉荐斯人。

译文:

在一片荒凉之中遥望鲁国的郊野,周公和孔子的庙宇错落林立。 他们的福泽传承了五十代,颜回和孟子的祠庙就在东西相邻。 四处寻找像曾点那样陪孔子坐着谈论志向的贤士,可他们却淹没在荒草之间,连城门外的曲城都难以寻觅其踪迹。 难道他们的声名和精神,就真的这样埋没沉沦了吗? 有人铿锵有力地传承着圣道的音韵,让这美好的天伦亲情得以延续。 他们手持犁锄尽着为人子女的职责,日子比一般靠耕种为生的百姓还要富足。 难道能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却不在庙中三省自身吗? 也应该有祭祀的坛场,只是还得清理那荆榛杂草。 五位贤士配享在西厢房,余下的恩泽还波及到杨雄和荀况。 看着那些骑着肥马、穿着轻裘的人,这样的景象倒也十分清新。 如果精妙的言辞不能流传下来,过去的事迹也很容易就成为陈旧的故事。 怎样才能在沂水之畔,用菊泉之水来祭祀这些贤德之人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奕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