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四十一首 其三一

一尘入正定,诸尘三昧起。 诸尘入正定,一尘三昧起。 三昧与正受,土块泥里洗。 咦,白日堂堂眼见鬼。 非不非,是不是。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午丁未天河水。

译文:

这首偈颂是充满禅意的内容,下面为你做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当专注于一粒微尘进入正定的境界时,其他诸多尘境便会在三昧的状态中兴起。而当把众多的尘境都纳入正定之时,这一粒微尘又会在三昧里生发。 所谓的三昧境界和正受状态,就如同在土块和泥污中去清洗(寓意在虚妄、不净处寻求,并无实义)。 哎,这就好像大白天明明光亮堂堂,却好像见到了鬼一样荒诞。 说不是吧,也并非完全不是;说是吧,也不能简单地说是。 就像甲子年、乙丑年出生的人对应着海中金的命相,丙午年、丁未年出生的人对应着天河水的命相(这里借命理中的说法,表达一种世间看似有规律、有对应,但实则虚幻不实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偈颂这类禅学内容意在启发人去领悟禅理,其内涵丰富且微妙,翻译很难完全精准传达其中深意。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普宁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 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