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湖南赵提举

丹湖伟人维南城,胸有老范真甲兵。 挈来庾江镇鱼垒,坐令□□□无惊。 峒獠习鬭不识机,亦以出草为常程。 痛勦根株詟群哄,方知弄梃不如耕。 吾皇诏趣度湘水,溪蛮辟易枭休声。 玉节清风肃九郡,清风肃处春风生。 邦民借寇欲断桥,愿公为我诛鲵鲸。 邦民爱公欲植棠,愿公为我销欃枪。 爱旗猎猎罗道左,竹马截镫儿童争。 我为峒寇特区区,更有西江狡谋成。 蜀危累卵淮破甑,声东击西谁拄撑。 二矛重弓列御屏,衡山云起潇湘清。 指日南城障东南,托天半壁一柱擎,愿摩浯石歌中兴。

译文:

丹湖有位堪称伟人的人物,他坐镇南城,胸中藏有像范仲淹那样经天纬地的韬略与才识。 他带着使命来到庾江,镇守那如鱼垒般重要的地方,他坐镇此地,使得当地秩序井然,一片安宁,再无惊扰之事发生。 那些峒獠之人习惯争斗,不懂得顺应时势的机变,还把出山劫掠当作日常之事。但这位大人对他们痛加围剿,根除祸乱的根源,震慑住了那些哄闹滋事的人群,让他们明白,拿着棍棒争斗不如安心耕种土地。 皇上降下诏书,催促他前往湘水任职,他这一去,溪蛮之人闻风丧胆,那些嚣张的恶徒也都收敛了声息。 他手持玉节,带着清正的风范,整肃着九个郡的风气。在他清风般的治理下,如同春风吹拂大地,带来一片生机与希望。 当地的百姓就像当年挽留寇恂一样,甚至想要断桥来留住他,他们希望大人能为他们除去那些如鲵鲸般的凶恶势力。百姓们又像爱戴召公一样,想要种下甘棠树来纪念他,更期盼大人能为他们消除如欃枪般的战乱灾祸。 送行的旗帜在道路左边随风飘扬,孩子们骑着竹马,争着为大人截镫留行。 我为峒寇这些事只是略有担忧,更让人忧虑的是西江那边有人在谋划着狡诈的阴谋。如今蜀地局势危急,如同累卵一般,淮地也已破败不堪,就像破碎的甑。敌人声东击西,又有谁能来支撑这艰难的局面呢? 希望大人如同列于御屏的良将一般,手持武器,肩负重任。衡山之上云雾涌起,潇湘之水清澈见底,愿大人能带来清明的气象。 不久之后,大人定能像坚固的屏障一样守护东南地区,成为支撑起国家半壁江山的擎天巨柱。我期盼着能在浯溪的石头上刻下歌颂国家中兴的诗篇。
关于作者
宋代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