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道体播翔沈,黉序舂容领佩衿。 庭草静中春不老,岭梅孤处日相寻。 艮蒙已探圣贤蕴,剥复方知天地心。 頼有诸公扶大道,如予未害入深林。
和陈大庾新建邑庠讲堂
译文:
一直以来,那大道的精神和内涵在世间广泛传播,无论是高飞的还是沉潜的事物都受其润泽。如今这学校里,师生们举止从容、仪态大方,穿着整齐的服饰,充满了书香气。
庭院中的青草在静谧之中,仿佛永远留存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不会老去。山岭上独自绽放的梅花,在孤独之中日日等待着时光的流转。
在这里,已经探寻到了《艮》《蒙》等卦中蕴含的圣贤智慧,深刻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经历了如同《剥》《复》卦所象征的兴衰变化,才真正知晓了天地运行的根本规律和心意。
幸亏有诸位贤能之士大力扶持着大道的传承与发扬,像我这样的人即便资质平平,也不妨碍在这文化的氛围中深入探究,不会迷失在知识的深林里。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