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十虫吟 其四

虫有啮菊羊,啮脑脑则死。 人谓食且尽,细察理不尔。 微躯细于蝇,玄甲而利嘴。 顶上一粟红,鲜明大如虮。 方当四五月,苗盛新怒起。 上下截其茎,于中寄生子。 脑瘁子乃成,分枝从此始。 种菊须摘脑,不摘分披靡。 理有损而益,未用分愠喜。

译文:

有一种虫子叫啮菊羊,它专门啃咬菊花的嫩梢,菊花的嫩梢被啃咬后就会死亡。人们都以为这虫子会把菊花全吃光,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这种虫子微小的身躯比苍蝇还细,有着黑色的外壳和锋利的嘴巴。它头顶上有一点如粟米般大小的红色,鲜艳夺目,差不多有虱子卵那么大。 正当四五月的时候,菊花苗生长旺盛,呈现出蓬勃的生机。这虫子会在菊花茎干的上下部位将其截断,然后在截断处寄生自己的虫卵。菊花的嫩梢枯萎后,虫子的卵孵化长成幼虫,而从这里开始,菊花就会从截断处长出新的分枝。 种植菊花的时候需要人工摘除嫩梢,要是不摘除,菊花的枝条就会杂乱无章地生长。这其中的道理就是,看似有损害的行为实际上能带来益处,所以不必为此而区分恼怒和欢喜。
关于作者
宋代舒岳祥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著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