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台

神龙不知身变化,犹认潜鳞为故我。 先生曾出雨八纮,浪静波恬归海卧。 先生两处领桂台,梦寐一生游学舍。 阿宜移扁就山窗,铁画银钩金钮鏁。 绿阴闭户不知春,长日观书谁觉夏。 天上吹香遍远山,月中散影流清夜。 先生见扁如坐斋,随行不用木上座。 攀枝踏影弄猿鹤,万事不到桂丛下。 天下清芬是此花,世间最俗惟檀麝。 后车还许乐天陪,吟笔更须侯喜把。 几人名遂不知几,一日仓皇方泪堕。 人知德祐不出高,岂识咸淳归计果。 平生一瓣桂台香,口诵翁诗几百过。 旧台何在桂凋零,日暮哀禽自相和。 今台喜见桂婆娑,往来不碍江鸥社。 旧台不见见今台,依旧风流压江左。 他年人访桂台游,旧名更复因今播。 月中桂树最久长,此树还如月轮大。

译文:

### 前言 这首诗围绕“桂台”展开,既有对桂台相关人物经历的描述,也有对桂树的赞美,还感慨了时光变迁和人事兴衰。以下是逐句翻译: ### 诗句翻译 1. **神龙不知身变化,犹认潜鳞为故我** 神龙自己都没察觉到自身的变化,还以为自己依旧是当初潜藏在水中的那条有鳞片的龙。 2. **先生曾出雨八纮,浪静波恬归海卧** 先生曾经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像甘霖一样润泽了整个天下。等到世间风波平息,他便回到大海般宁静的地方安卧。 3. **先生两处领桂台,梦寐一生游学舍** 先生曾先后在两处掌管桂台,一生都梦想着能在学舍中不断学习和研究。 4. **阿宜移扁就山窗,铁画银钩金钮鏁** 阿宜把扁额移到靠近山窗的地方,扁额上的字笔画刚劲、笔法优美,如同用铁和银画成,还像是用金钮锁住一样珍贵。 5. **绿阴闭户不知春,长日观书谁觉夏** 浓密的绿树成荫,把门户都遮蔽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中,都感觉不到春天的离去;一整天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又有谁会察觉到夏天的到来呢。 6. **天上吹香遍远山,月中散影流清夜** 桂树的香气仿佛从天上吹来,弥漫到远处的山峦;月光下,桂树的影子洒落在大地上,在这清幽的夜晚中流动。 7. **先生见扁如坐斋,随行不用木上座** 先生看到那扁额,就好像自己坐在书斋之中一样,即便出行也不需要那木制的座椅(形容先生心境平静,有扁额相伴如在斋中)。 8. **攀枝踏影弄猿鹤,万事不到桂丛下** 在桂树间攀着树枝,踏着树影,与猿猴和仙鹤嬉戏玩耍,世间的纷纷扰扰都到不了这桂树花丛之下。 9. **天下清芬是此花,世间最俗惟檀麝** 天下最清幽芬芳的就是这桂花了,而世间最俗气的就要数檀香和麝香了。 10. **后车还许乐天陪,吟笔更须侯喜把** 希望出行时能有像乐天(白居易)那样的人陪伴在后面的车上,吟诗作文时更需要有像侯喜那样擅长诗文的人来执笔。 11. **几人名遂不知几,一日仓皇方泪堕** 不知道有多少人功成名就,但有一天遭遇变故、仓皇失措时才伤心落泪。 12. **人知德祐不出高,岂识咸淳归计果** 人们只知道在德祐年间先生不出来任职是高尚之举,却哪里知道在咸淳年间他就已经坚定地做好了归隐的打算。 13. **平生一瓣桂台香,口诵翁诗几百过** 我这一生对桂台怀着虔诚的敬意,就像手持一瓣桂花香一样,口中诵读先生的诗都有几百遍了。 14. **旧台何在桂凋零,日暮哀禽自相和** 旧日的桂台如今在哪里呢?桂树都已经凋零了,傍晚时分,哀伤的鸟儿相互应和着啼叫。 15. **今台喜见桂婆娑,往来不碍江鸥社**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桂台桂树长得枝叶繁茂、姿态优美,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与江上的鸥鸟和谐相处,互不干扰。 16. **旧台不见见今台,依旧风流压江左** 虽然旧日的桂台看不到了,但如今见到了新的桂台,它依旧有着高雅的气质和风采,在江东一带堪称独领风骚。 17. **他年人访桂台游,旧名更复因今播** 将来会有人来桂台游览,旧日桂台的名声也会因为如今的桂台而再次传播开来。 18. **月中桂树最久长,此树还如月轮大** 传说中月亮里的桂树是最长久的,而这里的桂树也长得像月亮一样硕大。
关于作者
宋代舒岳祥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著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