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曾见示近作赋此赠之

孔门言志二三子,当初独取点而已。 圣人非弃由与求,乐在春风咏沂水。 此意简短几千年,谁欤鼓瑟声其传。 彼其人斯掉冷语,虽在南丰犹不然。 乾坤清气宁有已,一日苍山生浪翠。 玉局仙人喜又悲,云妍月秀无停髓,瓣香在天老英灵。 为公少吐气,云来此山青。 西山百年白樵户,邮筒剥剥溪扉午。 其发何从六一乡,彼美人兮时十五。 更二十五又外堂,小美不识西江路。 何当刻日牢为期,青葱华裾短褐衣。 颠倒底里入推激,蜜柱见跋更迟迟。 吟魄隔泉应破碎,本色终然是家世。 明日采风闻九陛,身曳锦袍长到地,此时南丰大吐气。 吾将拟之三语曰,后苍山,无事莫与俗人言。

译文:

孔子门下那几个谈论志向的弟子,当初孔子唯独赞许曾点的想法。圣人并非是舍弃了子路和冉求,而是欣赏曾点乐于在春风中到沂水边吟诗游玩的志趣。 这种意境和情怀已经沉寂简短几千年了,是谁能像曾点鼓瑟那样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呢?有些人说些冷冰冰的话来评说,就算是像曾巩那样的大家也不能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深意。 天地间的清气难道会有尽头吗?有一天苍山涌起了层层翠绿的波浪。苏轼那样的仙人对此也是又喜又悲,那如云般妍丽、如月般秀美的才情就像永不停止的骨髓在流淌。先人的英灵如瓣香在天。 我要为您稍稍出一口闷气,看那云朵飘来,这座山一片青葱。 西山有百年的打柴人家,中午时分,邮筒传来消息,敲门声在溪边的柴扉响起。这诗作是从欧阳修的故乡传来,那位美人在十五岁时就展现才华。 又过了二十五年,在堂屋之外,小美还不熟悉西江的路途。 何时能确定一个确切的日子,大家穿着华丽的衣服或者朴素的短褐相聚。深入交流,相互激发,琴弦拨弄到尽头,时间过得那么缓慢。 那吟诗的魂魄隔着黄泉也会为之破碎,因为本色终究是出自家族的传承。 明天要是这些诗作能被天子听闻,您身着锦袍,袍长拖地,到那时曾巩的后人可就扬眉吐气了。 我想用三句话来总结:后苍山,没事别和俗人多说话。
关于作者
宋代张埴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