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玉筯晕深宫领巾,金槽夜琤出塞新。 风沙陇上岁摇碧,一掬犹残长乐春。 六奇计丑书来慢,曾是控弦三十万。 沼仇无术遣蛾眉,此日天骄更须豢。 黄鹄传歌天为悲,边笳按拍鹊南飞。 琵琶远恨无人省,灼面东家晓粧影。

译文:

### 大致诗意 她在深宫里泪水纵横,浸湿了领巾,那如美玉般的脸庞上满是泪痕。在夜晚,用镶金的琵琶弹奏出那凄楚的出塞新曲,乐声清脆作响。 陇上的风沙年年吹过,草木依旧摇曳着绿色。可她心中,还留存着那么一丝长安长乐宫往昔的春光。 汉朝那些所谓的奇计显得那么丑陋不堪,匈奴送来的书信言辞傲慢。要知道匈奴可是拥有三十万能拉弓射箭的骑兵啊。 朝廷没有报仇雪恨的办法,只能派遣柔弱的女子去和亲。如今,对那些骄横的匈奴人更得小心讨好、用心安抚。 黄鹄的歌声仿佛在传达着上天的悲戚,边塞的胡笳声响起,连喜鹊都朝着南方飞去。 昭君那琵琶声里蕴含的无尽怨恨,无人能够真正理解。就像那东家女子晨起梳妆,明艳照人,却只能独自面对,而昭君的哀怨又有谁能体会呢。 ### 解析 这首诗围绕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展开,诗人对汉朝在处理与匈奴关系上的软弱无能进行了批判,对王昭君远嫁塞外的悲惨命运充满同情。诗中描绘了昭君在宫中的悲苦、出塞途中的凄凉,以及朝廷面对匈奴威胁时的无奈举措,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历史背景。
关于作者
宋代陈杰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历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隠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