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先师具大眼目,只道先师无肯路。 还有知得者么,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临终谓兄弟久聚。 正路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 难以荷负正宗,临济佛法到此平沈。 痛哉痛哉,以此见先师,深得师祖之旨矣。
天目和尚赞
译文:
这里不说是先师天目和尚具备洞察一切的超凡眼光,只说先师在修行之路上没有那种可让人轻易遵循的现成途径。
还有能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吗?杨岐派的法脉传承到松源师祖这里就不再往下传了,师祖临终的时候对一起长久相聚的兄弟们说:修行在正道上行走的人是有的,但就是不能运用像“黑豆法”(可能是一种独特的修行法门)这样的方法。
因为难以承担起传承正宗佛法的重任,临济宗的佛法到了这个时候就逐渐式微了。真是痛心啊痛心啊!从这些方面就能看出,先师天目和尚是深刻领会了师祖的旨意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黑豆法”等佛教相关概念可能有其特定的、复杂的含义,以上翻译是基于常见语境和字面理解尽量进行的阐释。同时,对佛教相关赞文的理解可能因个人对佛教义理的认知差异而有所不同。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如珙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隠,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事见《语录》及《牧潜集》卷三《横川和尚塔记》,《续灯存稿》卷四、《增集续传灯录》卷四有传。 释如珙诗,以辑自《语录》卷上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语录》卷下的诗编为第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