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玩月宴友

秋风清且劲,夜月澄无哗。 月当澄清间,百倍常光华。 金盘挂滉瀁,水鉴磨痕瑕。 未离碧海久,渐到黄道斜。 嫦娥琼肌滑,羞死吴宫娃。 蟾蜍银窟寒,不穴死水蟆。 依稀闻兔捣,髣像见桂花。 岂止数千里,已照万人家。 都人尤侈盛,时节惜芳佳。 楼台延皓魄,帘幕去周遮。 交错宴子女,嘈杂鸣箫笳。 清影落酒盏,爽气侵巾纱。 常明复置烛,掷果如散沙。 而我旅其间,甚贫亦可嗟。 遂召朋友云,可饮文字耶。 客来俄满堂,风棱森镆铘。 主人出对客,衰病植蒹葭。 所共天上景,能如富者奢。 污樽荐醅蚁,獠羞错鱼虾。 释焉帽与带,果止柰与瓜。 高言抗峥嵘,冲灵坦凹窊。 情亲弗委曲,论极成纷挐。 寒棱入吟骨,欢意自天涯。 不因斗柄转,岂信漏刻赊。 无端鸡三号,渐引鼓五挝。 良会诚惜已,同心又何加。 残辉促坐席,晓意生微霞。 明发作此诗,遗我异时夸。

译文:

秋风清爽而强劲,夜晚的月亮澄澈宁静,没有一丝喧闹。月亮处在这澄澈的夜空之中,其光华比平常要强上百倍。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金盘悬挂在动荡的夜空中,又似一面磨去了痕迹瑕疵的水镜。月亮刚离开碧海不久,便渐渐移到了黄道的斜上方。 月宫中的嫦娥肌肤如美玉般光滑,这美貌让吴国宫中的美女都羞愧不已。蟾蜍居住的银色洞窟寒冷异常,那绝不是普通死水蛤蟆能栖息的地方。隐隐约约能听到玉兔捣药的声音,模模糊糊能看见月中的桂花。月光岂止照亮了方圆数千里,它已经洒在了千万户人家之上。 京城的人们尤其讲究奢侈铺张,珍惜这美好的中秋时节。他们在楼台之上迎接皎洁的月光,放下帘幕不再有任何遮挡。男女们交错着宴饮,箫笳声嘈杂地响起。清凉的月影落入酒盏之中,清爽的气息侵入巾纱。明明月光明亮却还点着蜡烛,抛洒果实就像撒沙一样随意。 而我旅居在此,十分贫困,实在令人叹息。于是我召集朋友们说:“我们能用文字来下酒吗?”客人们很快就坐满了屋子,他们的风采如同锋利的镆铘剑般森然。主人我出来面对客人,衰老多病的模样就像那柔弱的蒹葭。我们共同欣赏着天上的美景,却不能像富人那样奢侈。 我们用简陋的酒器盛着带糟的薄酒,杂乱地摆放着像鱼虾之类的粗陋菜肴。摘下帽子、解开衣带,水果只有柰和瓜。我们高谈阔论,言辞激昂,内心空灵,不拘小节。彼此感情亲近,说话也不委婉,讨论到激烈处甚至争论起来。 清冷的月光仿佛渗入了我们吟诗的骨骼,欢乐的意趣如同从天涯而来。若不是看到北斗星的斗柄转动,真不敢相信时间过得如此缓慢。 不知不觉中,鸡叫了三遍,接着又传来五声鼓响。这美好的聚会实在让人珍惜啊,我们志同道合的情谊更是难能可贵。残余的月光催促着我们离席,拂晓的迹象已在天边泛起微微的霞光。明天我要写下这首诗,留待日后拿出来夸耀。
关于作者
宋代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