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洞

洞天三十六,第九曰林屋。 神仙固难名,瓌怪存记录。 旷岁怀寻赏,兹辰幸临瞩。 驰神在真游,岂复惴深谷。 解袜纳芒履,燃松命光烛。 初行已伛偻,渐入但匍匐。 顾瞻避冲磕,浑淖没手足。 如此百余步,始可立寓目。 或垂若钟簴,或植若旌纛。 有如案而平,有类几而曲。 镌刻非人工,晶莹粲黄玉。 遥知窍穴外,定有金庭箓。 凡肌不可往,叩击安敢黩。 鸾凤无消息,但见白蝙蝠。 却还望微明,既出犹喘促。 沾衣怜石髓,孰悔泥涂辱。 庶几达微慕,养生相吾福。

译文:

传说中天下有三十六处洞天福地,排名第九的就是林屋洞。 神仙的事情本来就难以说清,不过这林屋洞的奇异景象倒是有着留存的记录。 多年以来我一直怀着探寻赏玩的想法,今天终于有幸能亲临此处一睹风采。 我的心神早已沉浸在这如同仙境般的游历之中,哪里还会害怕身处幽深的洞穴。 我脱掉袜子换上草鞋,点燃松枝当作照明的火把。 刚开始前行就得弯腰驼背,越往里走只能伏地爬行。 四处张望,时刻躲避着碰撞磕伤,地上的烂泥常常没过手脚。 这样艰难地走了一百多步,才终于可以站起身来放眼观看。 洞里有的钟乳石垂挂着,好似钟架;有的直立着,就像旌旗。 有的平坦得如同几案,有的弯曲得类似茶几。 这些都不是人工雕刻而成,却晶莹剔透,如灿烂的黄玉一般。 我猜想在那洞穴的深处,一定藏着金庭道箓。 可惜我这凡胎肉体无法前往,也不敢随意敲击惊扰。 这里没有鸾凤的踪影,只看见白色的蝙蝠。 往回走,望着洞口微弱的光亮,出洞之后我还气喘吁吁。 衣服上沾了石髓,我也觉得怜惜,谁还会后悔在泥沼中遭受的屈辱呢。 希望我这番游览能达成内心那微小的向往,保佑我养生得福。
关于作者
宋代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