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坛叠乱石,草木何参差。 黄衣宇其傍,陈迹刊丰碑。 曰初刘真人,齿发不可訾。 但见绀绿毛,被体𩭹𩭹垂。 云𫐌一日去,空山留庭壝。 弟子散岩谷,荆榛蔽荒基。 晚有周息元,探访亲斩披。 白鹿忽跪前,灵符见葳蕤。 地胜人既偶,凝严起宝祠。 束帛下幽聘,良马维素丝。 前朝揖高风,有美皮陆诗。 迨今三百年,事去物亦隳。 乔松委樵苏,野蔓号狐狸。 惟有炼丹井,甘冽无等夷。 一酌匪消渴,钦慕尚神禧。
毛公坛
译文:
古老的毛公坛堆叠着杂乱的石头,周围的草木参差不齐地生长着。
身着黄衣的道士居住在坛的旁边,坛边树立着刻有往事的高大石碑。
碑上记载说,当初有个刘真人,他的年龄已无法估量。
只看见他身上长满深青带红的毛发,蓬松地垂落在身上。
有一天,他乘坐着云车离去,只留下这空旷山间的坛和坛外的矮墙。
他的弟子们也分散到了山谷各处,坛的荒基被荆棘野草所遮蔽。
后来有个叫周息元的人,亲自披荆斩棘前来探访。
探访时,白鹿忽然跪在他面前,他还见到了灵验的符箓。
此地景色优美,又有这样的奇遇,于是庄重严肃地建起了一座宝祠。
朝廷用束帛和系着丝绳的良马,谦卑地聘请周息元。
前朝的人对这里的高风亮节十分敬仰,皮日休和陆龟蒙还留下了优美的诗篇。
到如今已经过了三百年,往事如烟,相关的事物也都毁坏了。
高大的松树被樵夫砍伐,野蔓中传来狐狸的号叫声。
只有那炼丹的井还在,井水甘甜清冽,无与伦比。
喝上一口这井水并非为了解渴,更多的是表达对这里神仙福祉的钦慕之情。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