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吴式贤归赋诗复以未用韵成篇如前数

秋仲已数晨,残暑饕余威。 两旬赫斯旱,岁事将告饥。 五谷既不熟,百卉亦具腓。 白露辍救田,巫祝绝祷祈。 泱漭原野间,行行策征𬴂。 所至问父老,最苦螟与蜚。 官府发令宽,疲甿犹庶几。 奈何迫赋役,有弦终无韦。 初筮或金紫,不复先绿绯。 牛羊为求刍,今乃如猎围。 戚吁良易察,厥病不在厞。 适我故友家,美奂思如翚。 谓言绿林辈,秉畀灰炎𪸩。 别墅今尚佳,细故未足欷。 明窗可教子,辛苦出萤帏。 地出禁酒界,煮鱼刲豪豨。 饤果灿□枣,芼羹芬藿薇。 老衰感嘉意,满斟余十挥。 缪忝五年长,一命先登畿。 三益夙好在,万事危途非。 此来听所谈,字字侔珠玑。 终当簉凤沼,否亦齿虎闱。 民瘼熟览采,一一牋斧扆。 何乃怀其宝,不受良工睎。 昔□更四稔,泮水撷藻芹。 晚节岂倦游,故托左臂痱。

译文:

这首诗篇幅较长且内容复杂,包含了当时社会的诸多状况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以下是较为详细的现代汉语翻译: 秋八月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残余的暑热还在肆意逞威。 连续二十天酷热干旱,这一年的农事眼看就要歉收闹饥荒。 五谷都没能成熟,各种花草也都枯萎衰败。 到了白露时节也没法再抢救农田,巫师们也停止了祈祷。 在那广阔无垠的原野之上,我骑着马缓缓前行。 每到一处就向父老乡亲们打听情况,他们说最苦恼的是螟虫和蜚虫成灾。 官府发布的政令还算宽松,疲惫的百姓们或许还有点盼头。 可无奈赋役逼迫得紧,就像弓弦失去了皮绳难以维持。 有些人刚入仕途就能身着金紫官服,而不再经历从绿袍绯袍的晋升。 那些征收赋税的人像寻找草料的牛羊,如今就如同打猎般四处搜刮。 百姓们悲戚的叹息很容易察觉,他们的问题并不在于粮食仓库。 我来到老朋友的家中,他家房屋华丽,如同展翅的飞鸟。 他说那些绿林强盗,已被烧成了灰烬。 他家的别墅如今依旧不错,一些小事也不值得叹息。 明亮的窗户下可以教导子女,就像古人在萤光下辛苦读书。 这里不在禁酒的区域,我们煮鱼宰猪尽情享用。 桌上的果品像红枣般灿烂,菜羹里飘着藿薇的芬芳。 我年老体衰,感激朋友的美意,满满斟酒喝了十几杯。 我愧居他五岁之长,却先一步入仕。 我们多年来相互切磋,深知人生处处充满危机。 这次来听他谈话,字字都如同珍珠美玉般珍贵。 他最终应当进入朝廷中枢任职,最差也能在重要部门效力。 他对民间疾苦了解得很清楚,应该把这些一一写下来呈给皇帝。 为何要怀藏着才能,不让贤明的君主发现呢? 过去我在这里求学四年,在泮水采摘水藻和水芹。 我晚年并非厌倦了游历,只是借口说像左臂生了痱子般无奈。
关于作者
宋代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