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鹤臞郑高士庵为予写神走笔赋杂言

我不羡渠乘大马食肥肉,我不羡渠寝细毡居华屋。 富贵两字输与渠,奈渠未免一字俗。 我有诗肠如月朗三秋,我有酒肠如海吞百渎。 西湖之水足供酒一杯,西湖之山可作诗千幅。 羽客写我醉吟意,雪为长髯电为目。 岂知天上三台星,焉用人间九州督。 仕宦不达坐多言,衰老未死缘寡欲。 眉毛及须尚如漆,此为寿相万事足。 莫言不智又无福,宁当忍穷勿受辱。 气豪未减天外鸿,神清差似霜前菊。 有人指点问为谁,云是紫阳方虚谷。 欲求我者,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译文:

我可一点儿都不羡慕那些骑着高头大马、吃着肥腻肉食的人,也不羡慕那些睡在细软毡子上、住在华丽房屋里的人。 把“富贵”这两个字让给他们吧,可奈何他们终究免不了一个“俗”字。 我的诗兴就像三秋时节晴朗夜空中的明月,那般皎洁明朗;我的酒量就像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一样,能喝下无数美酒。 西湖的水足够我拿来当作一杯美酒畅饮,西湖的山能让我创作出上千首诗篇。 那位道士郑高士为我描绘出醉吟时的神态,画作里我胡须如白雪般飘逸,双目似闪电般有神。 哪里需要去羡慕天上的三台星呢,人间的九州都督之位又有什么用。 我仕途不顺,是因为说话太多太直;我到了衰老之年还没离世,是因为欲望很少。 我的眉毛和胡须还像漆一样乌黑,这可是长寿的面相,有此面相我觉得万事都已满足。 别说我既不聪明又没福气,我宁可忍受贫穷,也绝不接受屈辱。 我的豪气丝毫不减,就像那翱翔天外的鸿雁;我的神情清朗,好似霜前傲立的秋菊。 要是有人指着我问这是谁呀,旁人就会回答说:“这是紫阳的方虚谷。” 要是有人想找我,我就在南山的南面,北山的北面。
关于作者
宋代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