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吴门王治中元俞都中参政伯大孙先人同榜

君家两参预,汉代韦平氏。 留耕而耕存,惟有是以似。 乃祖忠文公,补天扶国是。 乃父敬愍侯,浮海将使指。 直谏炳遗藁,大节烨信史。 神游天地间,不亡何谓死。 先人前甲戌,忠文榜下士。 一升上云端,一沉堕井底。 老夫近乙亥,敬愍守吾里。 朱轓过桐江,共饮钓台水。 英英玉树郎,世济元凯美。 忠文既有孙,敬愍又有子。 邂逅忽相逢,不意闻正始。 贮胸逾万卷,运肘动百纸。 华年弱冠近,紧官半刺比。 长风破巨浪,未易测涯涘。 契好讵敢论,臭味差足恃。 异时吴阊游,小舟或一舣。 相门复生相,贻厥有如此。 乃知吾家儿,不过豚犬耳。

译文:

您家有两位参预朝政的人,就如同汉代的韦贤、韦玄成父子以及平当、平晏父子那样显赫。家族秉持着留耕的理念,耕读传家的传统得以留存,后代都继承了先辈的优良品德。 您的祖父忠文公,有着补天般的才能,全力扶持国家的正确方向,力保国家安稳。您的父亲敬愍侯,曾奉使指命漂洋过海,肩负重要使命。他正直敢谏,那些谏言的文稿闪耀着光辉,他的高尚气节也在信史中熠熠生辉。他虽已离世,但精神仍在天地间遨游,像他这样,即便肉身不在,又怎能算真正的死亡呢? 我的先人在甲戌年,是忠文公布的科举榜单中的进士。但后来,有人飞黄腾达,直上云端;有人却沉沦落魄,好似堕入井底。 我在近乙亥年时,敬愍侯曾担任我家乡的地方官。他坐着朱轮车经过桐江,我们一同在严子陵钓台边饮酒。 您啊,如同玉树临风般潇洒出众,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品质,就像古代的八元八凯一样贤能。忠文公后继有孙,敬愍侯也有您这样出色的儿子。 我们偶然相逢,没想到能听到您这般纯正的言辞和见解。您胸中藏书超过万卷,挥笔写字能顷刻写满百张纸,才思敏捷。您年纪轻轻,快要到弱冠之年,却已经担任着相当于州郡副官的重要官职。您就像能乘风破浪的大船,前途不可限量,难以预测未来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我们之间的交情我不敢妄自谈论,但我们在志趣上还算相投,值得彼此信赖。 以后有机会到吴阊游玩,我或许会驾着小船停靠在岸边去拜访您。将相之门又出将相,您家的传承就是如此优秀。由此我也知道,我家的孩子和您相比,不过就是豚犬之辈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