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都事五十韵

近人于仕宦,如以韩卢猎。 泰山有不见,得兽夸足捷。 学问夫何如,有书钥诸箧。 府史以为师,仅能署吏牒。 雕鞍骤肥马,画阁贮美妾。 万一至公相,岂堪任调燮。 老友刘密翁,早隶周孔业。 大辂鸾和鸣,大乐律吕协。 南省据都曹,不以贵自挟。 朋来多下交,宾至必谦接。 解官寓城东,座寒乏毡㲲。 高卧懒问选,两落秋蓂荚。 积薪后居上,彼勇哂吾怯。 为言耻孟晋,如病夏畦胁。 有时酤我饮,荒墅纵步屧。 果核饤俎豆,羹糁供匕䇲。 居然道怀孚,宜尔情话接。 公才岂不知,大川宜作楫。 顾于名利波,未肯卜利涉。 人生惑外物,种种意欲惬。 高睨官爵梯,等级恨不躐。 愚窃窥此翁,嗜欲穽已敛。 宁为三省鲁,不慕一诺侠。 经史入胸中,邱陵堆重叠。 文词落笔下,布泉极熨帖。 庄重异新锐,详缓蔑虚詟。 谁欤心怏怏,或者言喋喋。 气帅直其内,义理为管摄。 归欤扫松楸,试负都门笈。 中书多缺员,闻早下堂帖。 不然肃政台,冠豸群小慑。 分司江之南,亦足煦疲劣。 去当柳嘶𧉒,还及杏飞蝶。 鲰生岭海梦,尚忆鸢跕跕。 短随李广衣,长弹冯驩铗。 万死脱一生,粗免翳桑辄。 今年七十老,鬓秃无可镊。 与人素寡合,况又畏讼谍。 往往交游间,平地生巀嶪。 万里风枝殊,一旦合鹣鲽。 挥麈许谙听,曳履容追蹑。 公将北阙觐,我终南亩馌。 甚欲饯远郊,扶杖尾蹀躞。 愧无一杯酒,阳关唱红颊。 他人侈别筵,椎牛宰刚鬣。 而此何枵然,穷极棋无劫。 顾视童子佩,帨砺若觹韘。 持干富人肆,讵肯出质贴。 吟兹送行篇,终夜不交睫。 浩浩号西风,索索雨木叶。

译文:

如今的人对于仕途,就好像用韩卢那样的名犬去打猎。他们连泰山都可以视而不见,只因为捕获了猎物就吹嘘自己脚步敏捷。他们的学问怎么样呢?书都锁在箱子里。那些府史把他们当作老师,其实他们也仅仅只能签署一些官吏的文书。 他们骑着装饰华丽的马鞍、肥壮的马匹,在画阁里养着美丽的姬妾。万一让他们做到了公卿宰相的高位,又怎么能胜任调和阴阳、治理国家的重任呢? 我的老友刘密翁,很早就投身于周公、孔子的学问。他就像天子乘坐的大辂车,鸾铃和谐鸣响;又像宏大的音乐,音律协调一致。他在尚书省担任都曹之职,却不因为地位尊贵而盛气凌人。朋友来了,他多以平等的态度交往;宾客到了,他必定谦虚地接待。 他解官后寓居在城东,座位寒冷,连毡褥都缺乏。他高卧家中,懒得去考虑再被选用,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个秋天。那些后来居上的人,嘲笑他太怯懦。他说自己以急于进取为耻,就像夏天在田地里劳作而中暑的人一样疲惫。 有时他买酒和我一起喝,在荒郊野外漫步。用果核摆满俎豆,用羹汤和饭食来招待我。我们之间显然有着深厚的道义情怀,所以能够亲切地交谈。 他的才能,大家怎么会不知道呢?他就像适合在大河中航行的船桨。只是对于名利的波涛,他不肯轻易去冒险。 人生往往被外物迷惑,各种欲望都想得到满足。有些人高高地盯着官爵的阶梯,恨不得一步登天。我私下观察刘公,他对于那些嗜欲的陷阱已经收敛了自己的心。他宁愿像三省其身的曾子那样谨慎,也不羡慕一诺千金的侠客。 经史的知识堆满了他的胸中,就像重重叠叠的山丘。他下笔写文章,就像整齐排列的钱币一样妥帖。他为人庄重,不同于那些锋芒毕露的人;他行事从容,不被虚假的言辞所吓倒。 不知道是谁心里怏怏不乐,或许有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议论。但他的正气在内心主导,以义理来约束自己。 他要回去祭扫祖坟了,背着书箱离开京都。中书省现在有很多缺员,听说会早日下达任用的堂帖。不然的话,去肃政台任职,头戴獬豸冠也能让那些小人畏惧。到江南地区任职,也足以去安抚那些疲惫困窘的百姓。 他离去的时候柳树下马儿嘶鸣,回来的时候杏花飞舞、蝴蝶蹁跹。我这微不足道的人还时常梦到岭海之地,还记得那里老鹰在空中盘旋。我曾像李广一样穿着短衣跟随出征,又像冯驩一样弹着长剑发牢骚。历经万死才得以一生,勉强避免了像翳桑之人那样饿死。 今年我已经七十岁了,头发秃得都没法夹了。我向来与人很少合得来,更何况又害怕诉讼文书。往往在交游之中,平地里也会生出险峻的波澜。我们就像来自万里之外、在不同风中的树枝,一旦相聚却如比翼鸟、比目鱼一样亲密。 他挥着拂尘允许我聆听他的高论,拖着鞋子让我跟随他的脚步。他即将去朝廷觐见,而我最终只能在田间劳作。我很想在远郊为他饯行,拄着拐杖蹒跚地跟在后面。可惜我没有一杯酒,不能像唱《阳关曲》那样送别他。 别人的送别筵席十分奢侈,宰杀牛羊。而我们这里却如此寒酸,穷到就像棋局里没有劫材一样。看看童子佩戴的巾帕、磨刀石、锥子和扳指,拿到富人的店铺去抵押,人家也不肯给质钱。 我吟咏着这首送行的诗篇,整夜都无法入睡。西风浩浩地呼啸着,树叶在雨中沙沙作响。
关于作者
宋代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