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译学张提举乃尊开封府尹张彦亨所藏郭熙盘车图

车𫐆辘,牛觳觫。 积雪皑皑,飞雪䔩䔩。 前车上岭后车续,老牛服箱顾寒犊。 高雪弥山,低雪满谷。 戴笠执鞭,冻腰跼曲。 画师画此何年事,关塞远征挽刍粟。 莫道牛疲项领秃,人疲于牛痛欲哭。 峻岭之下旧村落,萧洒人烟知几簇。 莫道饷车过门外,门内田家眠正熟。 百车千车过不已,敲门乞索何时足。 牛岂不需藁一束,人岂不取一匙粥。 鸡犬不可保,妻子或窜伏。 画中水阁尔整齐,焉知不是逃亡屋。 我闻造化心至公,人间乃有两般风。 庶民雌风扇臭秽,何独楚王之风雄。 天地山川同一雪,眼见雪同心各别。 梁园才子简欲授,栘监老臣毡自啮。 贫人闭户洛阳卧,壮士衔枚蔡州灭。 红炉锦帐羔酒斟,岂识盘车图中意愁绝。 春日陌上花,同遨掷果车,不尔鳏翁嫠妇对花成咨嗟。 秋夜楼上月,同醉生尘袜,不尔羁臣逐客对月翻凄咽。 呜呼身在雪岭盘车图,还知世有子猷访戴无。

译文:

车轮滚滚作响,老牛恐惧颤抖。 眼前是一片皑皑的积雪,飞雪纷纷扬扬。前面的车子正往岭上爬,后面的车子紧接着跟上来。老牛拉着载满货物的车,还不时回头看看那寒冷中的小牛犊。 高高的山上堆满了雪,低洼的山谷也被雪填满。赶车的人戴着斗笠、手持鞭子,冻得腰都蜷缩起来了。 不知道画师是哪一年画下了这幅景象,画中的场景应该是在关塞之地进行长途运输粮草。 别说老牛疲惫得脖颈上的毛都秃了,人比牛还要疲惫,那种痛苦简直让人想哭。 峻岭下面有个古老的村落,稀稀落落也不知道有几户人家。 不要说运粮的车子从门外经过没什么影响,说不定门内的农民正睡得熟呢。 成百上千的车子不停地经过,他们敲门乞讨索要什么时候才会满足啊。 牛难道不需要一捆草料吗?人难道连一勺粥都不该吃吗? 鸡犬都难以保全,妻子儿女或许都逃窜躲藏起来了。 画中的水阁看起来整齐漂亮,谁知道它是不是逃亡者留下的屋子呢。 我听说大自然是非常公平的,可人间却有两种不同的境遇。 普通百姓所处的环境就像带着臭味的雌风,为什么只有像楚王那样的人才能享受雄风呢。 天地山川都被同一场雪覆盖,可人们眼中看到雪,心里的感受却各不相同。 有的像梁园的才子那样,有风雅之事想要记录;有的像栘监的老臣,只能嚼着毡毛度日。 穷人只能像在洛阳的人一样,紧闭门户卧于家中;而壮士则像攻打蔡州的将士们一样,口中衔枚奋勇杀敌。 那些在红炉旁、锦帐里斟着羔酒的人,哪里能体会到这盘车图中蕴含的极度哀愁呢。 春天的时候,在田间小路上有鲜花盛开,有的人可以一同游玩,享受掷果盈车的风流;不然的话,鳏夫寡妇对着花只能叹息。 秋夜,楼上有明月,有的人可以一同醉酒,欣赏美人的步履;不然的话,羁旅之臣、被贬之人对着月亮只会更加凄楚哽咽。 唉,身处于这雪岭盘车图描绘的艰难境遇中,又怎么会知道世上还有像王子猷雪夜访戴那样的雅事呢。
关于作者
宋代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