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

青藜夜照玉堂直,外补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艺能累,天下善书今第一。 魏晋力命王略帖,摹临有过无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隶,兼有与可伯时癖。 小者士庶携卷轴,大者王侯掷缣帛。 门前踏断铁门限,苦向王孙觅真迹。 有时乘兴扫龙蛇,图画纸素动成疋。 有时厌俗三叹息,何乃以此为人役。 如池如沟弃残墨,如冢如陵堆败笔。 太湖西畔松雪斋,七弦风清碧山碧。 桃花水肥钓鳜鱼,春雨春风一蓑笠。 胡为拾此复尘埃,鸣鞭更上金台驿。 白马四十二章来,一大藏今五千帙。 订讹补譌重缮写,金字琅函较甲乙。 考工记属冬官卿,润文使专宰相职。 北门学士董此事,一儒迥胜缁辈百。 精神如玉鬓如漆,天上知己密如栉。 省台要官俱可得,还自管城子中出。 右军写经博白鹅,孰与明时见数多。

译文:

夜晚,你手持青藜杖在翰林院值宿,灯光照亮了你辛勤工作的身影。你外放为官,已官至二千石这样的高位。 本不该让自己被技艺才能所牵累,可你如今书法堪称天下第一。 你对魏晋时期的《王略帖》所蕴含的运笔神韵和生命力量有着深刻理解,临摹起来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你不仅真书、行书、草书精妙,篆书和隶书也十分擅长,还像文与可爱竹、李公麟爱画一样有着独特的艺术癖好。 小到普通百姓,都带着卷轴来找你求字;大到王侯贵族,不惜用缣帛来换取你的墨宝。 你家门前门槛都被踏断了,大家苦苦向你这个王孙公子寻觅真迹。 有时候你乘兴挥毫,笔下龙蛇飞舞,写坏的纸张常常能积攒成匹。 有时候你厌烦世俗的烦扰,不禁再三叹息,为何要被这些事情所役使。 你把残墨随意倒入池中、沟里,那些用坏的笔堆积如山,好似坟墓和丘陵。 在太湖西畔的松雪斋里,你弹奏着七弦琴,清风徐来,青山碧绿。 桃花盛开时,春水上涨,你戴着蓑笠,在春风春雨中悠然垂钓鳜鱼。 可你为何又要舍弃这闲适的生活,重新陷入尘世的纷扰,扬鞭踏上前往金台驿的道路呢? 当年白马驮着四十二章经而来,如今佛教大藏经已有五千帙之多。 现在要订正其中的讹误并重新缮写,用金字书写在精美的函套里,还要仔细比较评定优劣。 考订文字工作本是冬官卿的职责,润色文章的事情向来由宰相专管。 如今让你这个北门学士来负责此事,你一个儒士比那些僧人强百倍。 你精神如玉般纯净,鬓发如漆般乌黑,在朝廷中有众多知己。 省台的重要官职你都有机会得到,而这一切还都是从你那支毛笔中衍生出来的。 当年王羲之抄写经书换得白鹅,哪能比得上你在这开明盛世能有如此多的机遇和作为呢。
关于作者
宋代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