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畅上人文溪别业诗

爱僧予尤爱诗僧,千偈万颂传五灯。 寒山拾得两奇绝,妙压神秀卢慧能。 四明北郭四十里,文溪之名四海称。 文溪上人貌古怪,吟坛突兀高千层。 我虽未到燕坐处,想见藓薜枞行藤。 上之所陟耸楼阁,星辰日月危栏凭。 下之所种足锄耒,芋菔黍粱满甑蒸。 有时挑包大都会,省台贵显皆其朋。 紫阳山叟年八十,吟号夜蛬书秋蝇。 厥今流俗所不齿,独肯惠顾谈上乘。 门前车马热如火,兀坐相对森寒冰。 气臭吻合风味似,万里可并横坐肱。 文溪文溪有别业,松阴百谷禾千塍。 何当插翅渡潮海,月门吾敲堂吾升。 春华樱李杏桃药,夏果榛椇莲藕菱。 西风九日东篱菊,十月早梅霜霰凝。 短才题咏匪骚雅,有愧蹇羌惭观兴。 公诗自是第一等,纸上龙变青云蒸。 文溪有集定脱稿,庶越韩门岛可澄。 老夫所作岂敢并,雕鹗风前跧冻鹰。 谁欤作记已六载,敢不服膺今戴凭。

译文:

我向来就喜爱僧人,尤其喜爱会作诗的僧人,他们那成千上万的偈语和颂词,就像五灯传法般流传。寒山和拾得这两位堪称奇特至极,他们的妙处甚至超过了神秀和卢慧能。 在四明城的北郊四十里处,文溪的名字在四海都广为传颂。文溪上人的容貌奇特怪异,在诗坛的地位高高耸立,如同千层之峰。 我虽然还没到过上人静坐修行的地方,但能想象那里长满了苔藓和薜荔,藤蔓缠绕着枞树。往上走,高耸着楼阁,人们可以凭靠着高危的栏杆,仰望星辰日月。往下看,有可供耕种的土地,锄头和耒具一应俱全,芋头、萝卜、黍子、高粱等粮食装满了甑,蒸熟后香气四溢。 有时候,上人会挑着包袱前往大都会,那些省台里的达官贵人都是他的朋友。我这紫阳山的老头如今八十岁了,吟诗就像秋夜的蟋蟀鸣叫,写字如同秋天的苍蝇乱爬。如今我被世俗之人所不齿,唯有上人肯惠顾与我谈论佛法的上乘境界。 当他家门前车马喧闹、热闹得像火一样时,我们却能静静地相对而坐,那氛围清冷如冰。我们气味相投、趣味相似,即便相隔万里,也能像并肩而坐一样亲近。 文溪有一座别业,松阴笼罩着百谷,禾苗长满了千块田埂。我何时能插上翅膀渡过潮海,去敲响那月门,登上那厅堂呢? 那里春天有樱花、李花、杏花、桃花和芍药竞相开放;夏天有榛子、枳椇、莲藕和菱角等果实;秋天重阳节时,东篱下菊花盛开;冬天十月,早梅在霜霰中绽放。 我才疏学浅,所作的题咏谈不上有骚雅之风,实在有愧于此次观兴之作。上人的诗自是第一等的佳作,就像纸上蛟龙变化,青云蒸腾。 文溪上人一定已经完成了诗集的脱稿,有望超越韩愈门下的贾岛。我写的这些哪敢与之相提并论,就像一只冻僵的老鹰在雕鹗面前畏缩不前。 是谁为这别业写记已经过去六年了,我怎敢不衷心信服,就像当年戴凭敬服经义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