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之游法华

胜游得胜士,欲济得健𫇛。 如此正自佳,宁论晴复雨。 徐行看前山,云气互吞吐。 借我乌藤枝,急奔青莲宇。 跋疐良亦疲,籧篨可能俯。 呼酒酹此脚,一笑失枝拄。 吾怀已旷然,阿香殷余怒。 床敷相对睡,不暇参佛祖。 晨光报新霁,生色浮宿莽。 诸峰忽自献,颇自作眉妩。 绝顶瞰具区,勇往不可户。 而我跛躄者,迟钝谁比数。 窘步竟难陪,内热生心腑。 庞通远相要,渊明喜欲舞。 篮舆叩隠庐,趺坐直香缕。 四士苦未还,踏破辛夷坞。 俱是青云客,那得薄圭组。 新笋甜如蜜,新茗白胜乳。 山灵倘见容,吾欲老兹土。 预愁下山去,尘事纷旁午。 试问白木镵,何如长柄麈。 他日蒙菜把,终当作地主。 此翁无乃痴,𬘘如已五鼓。

译文:

能有一场美妙的游览,还能和志同道合的贤士一同出行;就像想要渡河,恰好得到了坚实的船只。这样的情形本身就十分美好,哪里还去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呢。 我们慢悠悠地前行,望着前方的山峦,山间的云气时聚时散,仿佛在相互吞吐。我借了一根乌藤拐杖,急切地朝着那宛如青莲般的佛寺奔去。 一路上磕磕绊绊,着实疲惫不堪,身子也累得难以弯腰。我叫人拿来酒,祭奠这双劳苦的脚,然后一笑间,连支撑身体的拐杖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 我的心怀已然变得开阔旷达,可这时,雷神却发出愤怒的轰鸣。我们在床榻上相对而眠,连去参拜佛祖的心思都没有了。 清晨的阳光告知我们,雨过天晴了,新生的色泽在荒野上浮动。那些山峰仿佛突然主动展现出它们的身姿,姿态十分妩媚动人。 站在山顶俯瞰太湖,内心涌起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动,仿佛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可我却是个跛脚之人,行动迟缓,无人能与我这迟钝相比。 我脚步窘迫,终究难以跟上大家的步伐,内心如同火烧一般焦急。庞通远热情地邀请我,我就像陶渊明得到邀约一样欣喜得想要起舞。 我坐着竹轿前往隐居的庐舍,只见大家盘腿而坐,面前香烟袅袅。 还有四位同伴迟迟未归,想必是去踏遍那辛夷花盛开的山坞了。我们都是志向高远之人,怎么会看轻那些功名利禄呢。 山里新长出来的竹笋甜得像蜜一样,新采的茶叶泡出的茶汤比牛奶还要洁白。 要是山神能够容留我,我真想在这片土地上终老。我预先就发愁下山之后,尘世的琐事又会纷至沓来。 我不禁自问,手持白木镵去劳作,和拿着长柄麈尾清谈相比,哪个更好呢? 日后若有人带着菜来探访,我终究要做这里的主人好好招待。这老头是不是太痴傻了,可不,五更的鼓声已经响亮地敲响了。
关于作者
宋代牟𪩘

牟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东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隠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 牟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