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孙氏和乐秀明堂

人生致足乐,莫如令兄弟。 绰绰而有裕,其中自春意。 龟溪有二孙,能笃友于义。 同居五十载,阖门数百指。 几微无间言,轮囷有和气。 粤从鸿雁散,惟恐棠棣废。 欲挽古道回,兹事良非易。 亦既成新居,始得遂初志。 和乐揭高扁,秀明屹对峙。 怡然两白发,埙箎伯仲氏。 子孙皆雍睦,闾里亦顺悌。 复如无事时,难得真可贵。 唐史传孝义,颇记张刘李。 迹其屡易世,往往干戈际。 义风不少衰,大书乃无媿。 嗟哉广明后,旌命曾弗至。 虽有笃行者,谁为纪姓字。 我闻二孙名,不觉为之喜。 两记信实录,联名尽名士。 先见众论公,必得一行史。 行看表门闾,乡邦夸盛事。 我诗甚鄙拙,愿尔多寿祉。

译文:

人生能达到十分快乐的事,没有比得上兄弟之间情谊融洽的。兄弟相处宽裕和谐,其中自然洋溢着如春天般的温暖气息。 龟溪有孙氏两兄弟,他们能深切地秉持兄弟友爱的情义。他们共同居住了五十年,全家几百口人生活在一起。兄弟之间连极小的矛盾都没有,家中充满着融洽的和气。自从兄弟离散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们都担心兄弟友爱的传统会被废弃。想要挽回古代那种兄弟和睦的良好风气,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他们建成了新的居所,终于实现了最初的心愿。他们将居所分别命名为“和乐”与“秀明”,这两块匾额高高悬挂,如同两座山峰屹立相对。兄弟二人都已白发苍苍,但相处得十分融洽,就像埙和箎相互应和一样。他们的子孙也都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也都遵循孝悌之道。这就好像回到了太平无事的美好时代,这种兄弟和睦的情形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唐史》的孝义传里,记载了不少姓张、姓刘、姓李的家族。考察他们的事迹,往往是经历了好几代人,而且常常是在战乱的年代。但他们家族的道义之风丝毫不减,为他们大书特书也毫不惭愧。可叹的是广明年间之后,朝廷不再下达表彰的命令。即使有那些坚守道义、行为笃厚的人,又有谁来记录他们的姓名呢? 我听闻了孙氏两兄弟的美名,不禁为他们感到高兴。关于他们的两篇记文确实是真实的记录,联名撰写记文的也都是有名的人士。从大家的一致评价可以看出,这件事一定会被载入史册。很快他们的家族就会得到朝廷的表彰,这将成为乡里的一件盛事。我的这首诗写得很拙劣,只希望孙氏兄弟能长寿多福。
关于作者
宋代牟𪩘

牟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东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隠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 牟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