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 其一

宿戒亲友,蓐食诘朝。 携幼偕往,历览江郊。 鸣吭在谷,时云在霄。 灼灼桃华,青青麦苗。 且行且扶,且憩且濯。 桥有危蹑,湖有遐瞩。 古人惜春,常苦不足。 又一月多,何如其乐。 狷者隠沦,狂者咏沂。 千载彭泽,异致同归。 匪怨匪荒,天趣发挥。 大阮静渊,心慕以追。 暑嬉我林,夕偃我庐。 或醉或逃,听客所如。 林堕片月,室耿残壶。 一笑成诗,良非起予。

译文:

提前就和亲友们约定好了,第二天清晨早早地就吃饱饭准备出发。带着晚辈一同前往,去游览江边的郊野。山谷中传来禽鸟高亢的鸣叫声,云朵在高空中飘荡。那桃花开得鲜艳夺目,麦苗长得青翠欲滴。我们一边行走一边相互扶持,走累了就停下来休息,还在水中洗洗手脚。走过危险的小桥时小心翼翼,站在湖边极目远眺。古人珍惜春天,常常苦恼时间不够用。如今我们出来游玩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些狷介的人选择隐居遁世,狂放的人则像孔子弟子曾点那样在沂水边歌咏。千年之前的陶渊明,虽然行事风格与他们不同,但追求的境界却是一致的。我们既不抱怨也不放纵,尽情地抒发着自然的情趣。我的叔叔静渊,内心十分羡慕并追随这种生活。 夏天我们在树林中嬉戏玩耍,傍晚就回到我的居所休息。客人们有的喝醉了,有的悄悄离开,随他们的心意。树林间洒下一片月光,屋子里还亮着残留的灯烛。我开心地一笑,写下这首诗,这灵感并非来自他人的启发。
关于作者
宋代牟𪩘

牟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东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隠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 牟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