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在长沙有遗以石山今旧物云散此石以坚顽独存渔庄为赋九芙蓉之句遂以归之目为壶中九华致其怅望

当年持饷自襄东,共载尤怜翠色浓。 莫向壶头疑薏苡,要从华顶看芙蓉。 诸郎自是阶庭秀,此物聊堪笔砚供。 却笑仇池无与伴,图中怅望九奇峰。

译文:

以前在长沙的时候,有人赠送了一座石山。如今过去的那些物品都已散失不见,只有这座石山因为质地坚硬顽固而独自留存。在渔庄我为它写下了“九芙蓉”的诗句,于是就把它赠送给别人,给它取名叫“壶中九华”,以此来表达我的怅惘之情。 当年这石山是从襄东那边被人送来的,我尤其怜惜它与我一同载运而来时那浓郁的翠色。 不要像在壶头山时人们怀疑马援载的是珍珠和犀角(这里把石山比作薏苡,提醒不要无端怀疑),而应该站在华顶峰巅去欣赏这如芙蓉般的石山。 那些后生晚辈自然是门第中优秀的人才,这石山姑且可以当作笔墨纸砚旁的雅物供人赏玩。 反倒要嘲笑当年苏轼的仇池石没有能与之相伴的,只能在图画中怅然望着这九座奇峰了。
关于作者
宋代牟𪩘

牟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东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隠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 牟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