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啼曲

蚕丛鳖灵两丘土,玉垒灵关一荒莽。 杜鹃衔哀诉千古,万里游魂腥血污。 冤声无路叫天公,吻血洒地花为红。 巴江东下流无极,目断巴山归不得。 此身岂是无羽翰,天梯石栈云漫漫。 落花冉冉江城暮,年年客梦乡关路。 丈夫志气笑沐猴,安知狐死还首丘。 沛公击筑歌汤沐,钱王锦衣衣林木。 寄巢生子傍他谁,众鸟虽怜祇自悲。 哀号力尽飞不归,老尽遗民城郭非。

译文:

蚕丛和鳖灵这两位古蜀先王早已化作了一抔黄土,玉垒山和灵关如今也只剩一片荒芜杂乱的景象。 杜鹃鸟怀着千古的哀伤不断啼鸣,它那游荡万里的魂魄被血腥的鲜血所玷污。它满心冤屈,却找不到途径向老天爷诉说,悲愤得口吐鲜血,洒落在地上,使得花朵都被染成了红色。 巴江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无穷无尽,我极目远望巴山,却无法回到故乡。 难道是我没有翅膀吗?不是的,只是那通往故乡的天梯石栈都被漫漫云雾所遮蔽。 江城中,落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暮色渐渐笼罩,每年我都只能在客居他乡的睡梦中踏上回家的路。 大丈夫应当有远大的志气,嘲笑那些像猕猴戴帽般徒有其表的人,可又有谁能理解狐狸死时头还要朝向巢穴所在山丘的那份眷恋故土之情呢? 当年沛公刘邦击筑高唱《大风歌》,荣耀地回到家乡;钱镠衣锦还乡,连山林都因他的衣锦而增光。 我却只能像无处安身的鸟儿,借巢生子,依靠他人。即便众鸟怜悯我,我也只是独自悲伤。 杜鹃鸟哀号到力竭,也飞不回故乡,故乡的遗民们渐渐老去,连城郭都已面目全非。
关于作者
宋代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