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秦与洛,派自赤帝精。 譬如同根木,南枯北犹荣。 哀哉千里草,四百终火行。 穷新何为者,欺孤易天明。 中间十五载,无汝元城名。 谁尸春秋笔,恕彼投阁生。 当时有凡例,党中独垂情。 区区考亭叟,再主斯文盟。
扬子云
译文:
这首诗整体围绕汉代扬雄以及新朝王莽代汉等历史事件展开感慨。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长安和洛阳这两座都城,它们的气运源自汉朝的赤帝之精。
就好像是同一根树干上生长的树木,南边的枯萎了,北边的却依旧繁荣。
可悲啊,那“千里草”(暗指董卓,这里可宽泛理解为祸乱汉室之人)为祸,汉朝四百年的火德运数终究走到了尽头。
那王莽建立新朝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欺负汉室孤儿寡母,更改天命。
新朝那中间的十五年啊,若没有你扬雄(扬雄曾在新朝为官),元城(王莽是元城人,这里代指王莽政权)也不过如此。
是谁掌握着春秋笔法,宽容了那个为避祸而投阁的扬雄呢?
当时是有一定的评判准则的,可对于那些与王莽有牵连的人却格外留情。
那小小的考亭先生朱熹啊,再次成为了文坛的盟主,(这里或许在说朱熹的评判标准之类,因具体结合诗中所涉历史情境较复杂,评判也较隐晦,只能大致表达出诗里对扬雄评判等方面带有一些质疑感慨的意味) 。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