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诗为汤计议作

英英人中豪,岁月阅江浪。 胡然构小楼,不卧百尺上。 跂予一登临,规制差可尚。 座中容六客,窗外罗万象。 云烟互吐吞,冈阜相背向。 谁云眼界窄,颇觉形神王。 乃知人间世,小大俱幻妄。 壶公家一壶,维摩室方丈。 拟兹十二楼,钟鼎视杯盎。 鹏鷃同一适,椿菌偶殊状。 何必事翚飞,肆目逞雄壮。 深红屋角花,浅碧盆池涨。 且当共倚阑,烂漫倒春酿。

译文:

你提供的原诗可能存在一些断句问题,更合适的断句可能是“小楼,诗为汤计议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你是那人群中英俊杰出的豪杰,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同阅尽江浪一般经历了无数风雨。 为何只构建了一座小小的楼阁,而不是像那高耸百尺的高楼般宏大。 我踮起脚努力登上这小楼,发现它的规模和格局还颇有可赞赏之处。 室内座位能容纳六位客人,窗外的万千景象都仿佛罗列眼前。 云烟在楼前相互吞吐弥漫,山冈峰峦有的相对,有的相背。 谁说这小楼让人眼界狭窄呢,我反倒觉得自己精神格外清爽。 由此我明白了,这人世间的大小事物,其实都是虚幻不实的。 就像壶公能住在小小的一壶之中,维摩诘居士居于方丈之室。 这小楼可与传说中的十二楼相媲美,把钟鼎这样的重器也视作寻常杯盎。 大鹏和小鷃都能各自适意,椿树和菌类不过偶然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何必一定要建造那高大华丽、飞檐翘角的楼阁,去肆意展现它的雄伟壮观呢。 瞧那屋角绽放着深红的花朵,浅浅碧绿的盆池春水涨满。 此刻我们正该一同倚靠在栏杆上,尽情畅饮这春天酿造的美酒。
关于作者
宋代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