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偶成

东林与西林,祗有矮墙隔。 逺永共家风,各自立茅棘。 我游难尽兴,入眼眩金碧。 孤塔插空斜,万树屯云窄。 香炉拥烟紫,莲花照亭白。 未闻海潮音,多时坐饥迫。 淮僧心胆麤,迎送勤朝夕。 疾趋谓有礼,健论本无益。 谁夸绝俗髙,反事望尘役。 逆料达者性,冥心灭踪迹。 日西乱鸟啼,俯仰阅今昔。 清游未遽返,忍冷坐寒石。

译文:

在这清静的夜晚偶然写成这首诗。 东林寺和西林寺,中间仅仅隔着一道矮墙。 它们传承着相同久远的家风,却各自独立于荒草荆棘之间。 我来这里游览,却难以尽情享受这美景,映入眼帘的是闪耀的金碧辉煌之色,让人眼花缭乱。 一座孤塔倾斜着插入天空,万棵树木仿佛被云朵拥挤在一起,显得空间狭窄。 香炉中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莲花映照得亭子一片洁白。 我还没有听到如海潮般的梵音,坐了许久,肚子饿得咕咕叫。 淮河一带的僧人,心思简单、胆子大,从早到晚殷勤地迎来送往。 他们快速地奔走,觉得这就是有礼貌的表现,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其实根本没什么益处。 谁要是夸赞自己有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实际上却在做着追名逐利、迎合他人的事。 我猜想那些豁达通透之人的性情,必定是能让内心宁静,隐匿自己的踪迹。 太阳西沉,乱鸟啼鸣,我低头抬头之间,感慨着古今的变迁。 这次清雅的游览还不想匆匆返回,我宁愿忍受着寒冷,坐在冰冷的石头上。
关于作者
宋代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