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 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 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 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 此等蜕浮生,见解已不易。 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 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 知生未了了,未到知死地。 原始则返终,终始本一致。 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 吾体天地塞,吾气天地帅。 一节非践形,终身莫继志。 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 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 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 彼岂不大观,何苦勤兴寐。 吾顺苟不亏,吾宁始无愧。 人而有所忝,旷达未足智。 卓哉居士翁,方心不姿媚。 蒙谗以去国,七年无怨怼。 风雨三间茅,松楸接苍翠。 斯丘亦乐哉,未老先位置。 宇宙如许大,岂以为敝屣。 当其归去来,致命聊自遂。 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 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 君方仕于朝,名高贵所萃。 乾坤父母身,方来日川至。 西铭一篇书,顺事为大义。 请君观我生,姑置末四字。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译文:
人生在这天地之间,死亡可不是一件小事。
要是能参透这其中的道理,那就算是有了八九分的境界。
赵岐提前画好了自己的寿藏,杜牧也预先拟好了墓志。
有人还偷偷自己撰写祭文,像刘伶那样扛着铁锹时常醉饮。
他们这些人想要超脱这短暂的人生,能有这样的见解已实属不易。
《齐物论》和《逍遥游》,大体是庄子的思想。
而圣人之门有伟大的法则,做学问的人一定要以孔子为准则。
要是连生的道理都没弄明白,那就谈不上明白死的意义。
探究事物的起始就能推知它的终结,终和始本来就是一致的。
后来有了《西铭》,那其中精深的意蕴源自洙水和泗水的儒家传统。
我们的身体充满于天地之间,我们的正气统帅着天地。
哪怕有一点没有践行自身的本性,那终身都难以继承圣贤的志向。
舜建立大功,禹顾念奉养父母,曾参保全自身并能感化他人。
伯奇孝顺从不违背父命,申生恭敬没有二心。
圣贤们在活着的时候,没有一天不心怀敬畏。
他们难道没有宏大的视野吗?何苦整日勤勉,早起晚睡。
只要我们能顺应天理而不亏损,内心才能安宁而无愧。
如果一个人有所愧怍,即便表现得旷达也算不上明智。
卓越啊,这位居士老翁,心地方正,不谄媚逢迎。
遭受谗言而离开朝廷,七年时间也没有丝毫怨恨。
在那风雨中的三间茅屋,旁边青松和楸树一片苍翠。
这片山丘也很让人快乐啊,还没老就先选好了归宿。
宇宙是如此的广阔,怎么会把这看作破旧的鞋子呢?
当他选择归去之时,不过是顺应天命,满足自己的心愿罢了。
上天降生贤才,最初的意愿难道是让他们无所作为吗?
百姓都是我们的同胞,万物都与我们同类,哪一样不是我们的责任。
您正在朝廷为官,名声高贵,荣耀集于一身。
乾坤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未来的日子里责任会像河水一样不断涌来。
《西铭》这一篇文章,把顺应事理当作大义。
请您看看我的人生经历,暂且放下文章末尾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四个字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