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曰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覩。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译文:

### 诗歌背景与整体理解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南宋祥兴二年(1279 年)二月六日,崖山海战失败后所作。崖山海战是宋元之间的一场决战,宋军战败,南宋灭亡。文天祥当时被囚禁在元军的船只上,目睹了这一惨烈的历史场景,内心悲愤交加,于是写下此诗,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悲痛、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奸臣误国的愤慨。 ### 逐句翻译 1.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 当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秦国的人欢欣鼓舞,赵国的人满怀怨恨。 2.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 大风卷起沙尘,河水都仿佛停止了流动,就像楚汉相争时,支持楚国的人欢喜,支持汉朝的人忧愁。 3.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 兵家打仗胜负本就无常,这纷纷扰扰的战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4.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 一定会有秉承上天旨意的官员来彰显威严,不嗜好杀戮才能统一天下。 5.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 我刚出生的时候,国家还算太平没有什么大的忧患;可我长大之后,国家却遭遇了大灾难。 6.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 有些地方的官员屈膝投降,拱手将两个州献给敌人,国家的正气被一扫而空,山河都为之蒙羞。 7.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 我身为国家大臣,按道义应当以死报国,可当初在敌人兵临城下时参与议和之事,我深感羞愧。 8.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 我历经艰难险阻回到朝廷,想要重振国家的光辉,朝廷重新任命我,我实在不敢当。 9.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覩。” - 我带兵出征三年,又辛苦又艰难,可连近在咫尺的京城都无法收复。 10.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 并非没有像猛虎一样勇猛的士兵,可在一天的战斗中,失去武器就被敌人擒获。 11.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 上千艘战船开到了海角,宋元双方这两个强劲对手相遇,都奋力拼杀。 12.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 - 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有战争呢,但从来没有像这次在茫茫大海上进行如此激烈的交锋。 13.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 双方的游动军队日复一日地你来我往,相持了一个月,就像鹬蚌相争一样。 14. “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 - 南方人立志要扶起即将倾颓的国家,北方人则气势汹汹,想要吞并整个中原。 15.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 有一天,天色昏暗,风雨交加,战场上炮火轰鸣如雷,箭矢像流星一样落下。 16.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 谁胜谁败在顷刻之间就见了分晓,漂浮的尸体和流淌的鲜血把海水都搅浑了。 17.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 昨天崖山海面上还布满了南宋的战船,可今天就只剩下元朝的船只了。 18.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 昨天夜里双方战鼓还在轰鸣,今天早上元军的船里却都传来了熟睡的鼾声。 19.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 - 元朝的士兵离家八千里,如今宰杀牛羊、斟酒畅饮,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20.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 只有我这个孤臣眼泪像雨一样不停地流,只能在心里暗自哭泣,不敢当着别人的面流泪。 21.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 皇帝的车驾如今不知去向,就像消失在茫茫的烟雾之中,大海一片茫茫。 22.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 我真想借一把剑来斩杀那些奸臣,那些佩戴着黄金腰带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关于作者
宋代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