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弟衮

作诗寄弟衮,写我心之幽。 比闻堂上安,读书可优游。 昨者得兄书,言汝看蔡侯。 蔡侯实君子,小善固所收。 知汝言可否,果闻书相酬。 蔡侯读吾策,言语何赘疣。 吾言至草略,闻说畏可羞。 昨又得汝书,嗟汝诚拙谋。 自言已可进,曾知易春秋。 人不患无位,患己德不修。 古人亦有言,富贵焉可求。 吾初将移任,将白高与刘。 恐人不我知,自后遽止休。 前时陆通判,令我速置邮。 吾诚欲求之,岂自无舌喉。 奈何不为耳,死且垂直钩。 自吾到山冶,于物无侵牟。 小民得辛苦,稍稍知饶优。 官家足厚利,私亦不怨尤。 福哥卖银矿,军人却首偷。 案成被官杖,鞭箠见血流。 私恩重血肉,官法难庇庥。 此奴实痴戆,教诲不转头。 吾心不乐此,疾病苦未瘳。 淹忽两月余,读易未一周。 夜思梦还家,朝食不满瓯。 为吾告兄长,选试在今秋。 汝姑事恬尚,不忘在轲丘。 寿姊可出嫁,言容常婉柔。 教招宁螺妹,掺掺缝衣裘。 无令泽孙散,照管六与留。 吾归见汝时,一一诉所忧。

译文:

我写下这首诗寄给弟弟陈衮,以此抒发我内心深处的情感。 近来听闻父母身体安康,你可以悠闲自在地读书学习。 前些日子收到兄长的来信,说你去拜访了蔡侯。 蔡侯确实是一位君子,哪怕是微小的善举他都会认可。 我想知道你和他交谈时都说了些什么,果然就收到你和蔡侯书信往来的消息。 蔡侯读了我的策论,说我的言辞有些多余。 我写的内容本就很简略粗糙,听到这样的评价实在觉得羞愧。 最近又收到你的信,可叹你实在是谋划不当。 你说自己已经可以入仕了,还说精通《易》和《春秋》。 人不应担忧没有官位,而应担忧自身品德没有修养好。 古人也说过,富贵哪里是可以强求的呢。 当初我准备调任的时候,打算向高某和刘某说明情况。 但又怕别人不了解我,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之前陆通判让我赶紧去争取。 我要是真想求个机会,难道自己没有嘴去说吗? 可我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我宁愿像姜太公那样直钩钓鱼,坚守自己的原则。 自从我来到山冶任职,没有侵占百姓的利益。 百姓们辛苦劳作,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官家能获得丰厚的利益,百姓也没有怨言。 福哥卖银矿,被军人告发偷矿。 案子定下来后他被官府杖责,打得皮开血流。 私人的恩情重如血肉,但官法面前难以庇护他。 这小子实在是愚笨,怎么教诲都听不进去。 我心里为这事不痛快,疾病也一直没有痊愈。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我读《易》还没读完一遍。 夜里做梦都想着回家,早上吃饭都吃不满一碗。 替我转告兄长,选试就在今年秋天。 你暂且保持恬淡的心境,不要忘记孟子和孔子的教诲。 寿姐可以考虑出嫁了,让她言行容貌保持温柔婉约。 教导宁螺妹,让她勤勤恳恳地缝补衣服。 不要让泽孙到处乱跑,照看好六儿和留儿。 等我回家见到你们,再一一诉说我的忧愁。
关于作者
宋代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