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汉高帝祠

平桥架荒堑,东上大冈尾。 冈头古木合,有庙荫其底。 摄衣升殿墀,龙颜俨当位。 蝙飞画帐喧,鼠啮珠旒坠。 不知谁来祀,狼籍樽与簋。 残碑压鳌背,上有太和字。 去此数百载,文剥失所次。 伊人昔经构,视汉犹视彼。 徘徊怀古意,日暮悲风里。

译文:

一座平平的石桥横跨在荒废的壕沟之上,我沿着桥向东走到了高高的山冈尽头。山冈的顶部,古老的树木枝叶相互交错,郁郁葱葱,一座祠庙就隐藏在这一片树林的荫蔽之下。 我提起衣襟,小心翼翼地登上祠庙的殿堂台阶。只见汉高祖刘邦的塑像面容威严庄重,端坐在那里。可殿堂里却一片破败景象,蝙蝠在画帐间飞来飞去,发出喧闹的声响;老鼠啃咬着皇冠上的珠串,致使珠串纷纷掉落。 也不知道最近是谁来这里祭祀过,祭祀用的酒樽和簋杂乱地摆放着,一片狼藉。祠庙前有一座残碑,碑身压在石鳌的背上,碑上还能辨认出“太和”的字样。从“太和”年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碑上的文字被风化剥蚀,顺序都已经错乱不堪。 当年修建这座祠庙的人,把汉朝的兴衰就看得如同自己的兴衰一样,用心地建造了这祠庙。而如今,祠庙破败至此。我在这破败的祠庙中徘徊,心中涌起对往昔的深深怀念,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沉,悲凉的风在四周呼啸着,我的心中满是感慨与哀伤。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