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象之颍桥观赠陈清臣太丞兼简陈

崔侯朝从西邑归,面有矜色口且咨。 云得高士陈其姓,非向可见所庶几。 尝登于朝最吏课,一旦去之心甚怡。 颍阳古观三日语,坐见月出青松枝。 深穷性命识原本,论议纯一无瑕疵。 周通旁畅未始极,曾不与道相乖违。 陈虽平生所未识,以子而誉信不疑。 向风长想日复夜,膏车秣马吾其西。

译文:

崔侯早晨从西边的城邑归来,脸上带着得意之色还不断地叹息。 他说遇到了一位姓陈的高士,这是平常很难见到、近乎理想中的人物。 这位陈先生曾经在朝廷任职,考核政绩名列前茅,却一旦决定离开官场,内心十分愉悦。 崔侯在颍阳的古观中和他畅谈了三天,坐着就能看到月亮从青松的枝头升起。 他们深入探究性命的根源,认清事物的本质,所谈论的内容纯粹而没有一点瑕疵。 他们的见解周详通达、旁征博引,似乎永无止境,始终与大道相契合,没有违背。 我虽然平生从未结识过这位陈先生,但因为崔侯对他的赞誉,我丝毫不怀疑。 我日夜都在仰慕这位陈先生,我要准备好车马,向西出发去拜访他。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