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

颍川今古贤豪多,后生继者为谁何。 吾交曼叔少挺出,力自树立非由它。 潜心直欲到圣处,论议不避况与轲。 读书下笔知所趣,崇树兰茝遗蒿莪。 轩昂头角事高大,肯与世俗同其波。 一从得官坐山县,有如鸷鸟著网罗。 朝符暮檄困奔走,尚畏官长来诛诃。 时时矫首尘埃下,窥睹风月偷吟哦。 我怜轶才就羁绊,岁一往视无蹉跎。 扁舟远放汝水岸,浊酒暮醉高阳阿。 前时捧牒来颍上,谨视敛籴讥奸讹。 官曹寂寞古寺冷,况复朔雪飞傞傞。 驰书里中二三友,固要以义当予过。 星言整驾夕已至,霜桥晚渡冰峨峨。 燃薪暖我频饮我,斟酌脯醤调盐鹾。 倾壶举觞纷左右,客饱而笑君颜酡。 危然正论中法义,豆笾罗列陈象牺。 嘲俳乘醉忽以发,驶如凿水放九河。 哀弦孤引四坐寂,继以箫笛相谐和。 先生久与人迹绝,心如止水形枯柯。 忽警此乐非外奖,不觉抚手促而歌。 归衔络马屡见夺,欲去未忍还婆娑。 空堂想见别后意,一灯夜守陈编哦。 兴来落纸成大句,势欲李杜相凌摩。 缄题见寄邀以和,大江汹涌难为沱。 短篇涩讷非所报,为我挥笔芟烦苛。

译文:

颍川从古至今贤才豪杰众多,后来继承他们的又是哪些人呢?我有个朋友曼叔,年少时就出类拔萃,他能有所建树全靠自身努力,而非借助其他外力。 他潜心钻研学问,一心想要达到圣人的境界,发表议论时毫不避讳,堪比孟子和荀子。读书写作时,他能明晰其中的旨趣,崇尚高洁美好的品德,摒弃低俗无用的东西。他气宇轩昂、才华出众,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怎肯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自从他做了山阳县的小官,就如同凶猛的鸟儿被关进了罗网。从早到晚都被官府的公文差遣,疲于奔命,还时刻害怕长官的斥责。 他时常在尘世的喧嚣中抬起头来,偷偷观赏风月美景,吟诗抒怀。我怜惜他这样的杰出人才被束缚,每年都会去看望他,从不耽搁。 我曾驾着小船顺汝水而下,傍晚在高阳的山坳中喝得酩酊大醉。前一段时间,我奉命来到颍上,认真监管粮食的收购,查处奸商的欺诈行为。 官府衙门冷冷清清,所在的古寺也十分寂寥,更何况当时正逢北方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我写信给城中的两三位好友,坚决邀请他们出于情谊来与我相聚。 他们星夜赶路,傍晚就到了,霜桥上晚渡时,冰层厚得很。他们燃起柴火为我取暖,不断地劝我喝酒,精心调配着菜肴的味道。 大家围着我纷纷举杯,客人吃饱喝足后欢笑不已,而你也喝得满脸通红。你神情庄重地发表着符合法理道义的言论,就像祭祀时摆放的礼器一样严整。 趁着酒兴,你忽然开始嬉笑调侃,话语如同凿开河道让九河之水奔腾而下般滔滔不绝。哀伤的琴弦独自奏响,四座顿时安静下来,接着箫笛之声相互应和。 我长久地与外界隔绝,心如止水,身形也如同枯萎的树枝。忽然被这样的欢乐所触动,这并非外界的刻意奖赏,不知不觉间我拍手打着节拍,跟着唱了起来。 我几次想骑马回去,缰绳都被夺下,想走却又不忍离开,在原地徘徊。 空荡荡的屋子让我能想象分别后的情景,你会在夜里守着一盏孤灯,诵读着古籍。兴致一来,你挥笔写下气势磅礴的诗句,那气势简直要与李白、杜甫相抗衡。 你把诗封好寄给我,邀我唱和,这就像面对汹涌的大江,我这小小的溪流实在难以与之相比。我这简短而生涩的诗句实在无法回应你的盛情,还请你为我挥笔删去那些繁杂多余的地方。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