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华山采茶诗

轩娥遗瑞草,仙掌撑何年。 苗蕊矗空壁,殊根蟠远天。 蒙头莫可㔉,垂脚或争传。 冉冉雪霜饱,亭亭风日蠲。 危哉梯鸟道,允矣获龙涎。 丛蘗杂丹鼎,湿云伴玉延。 香真千里擅,苞结三生缘。 夜荚抽雷后,春焙贡社前。 一鎗滴瀼露,片碾捣和烟。 碧涧规模绝,洪州气味悬。 滑甘矜紫笋,幽馥讶青莲。 既拣兔毫点,应添蟹眼煎。 松涛生远韵,风致想真筌。 七椀赓仝咏,三篇继羽编。 醉乡已失路,摩室将逃禅。 服食益人寿,何当煮汞铅。

译文:

传说仙女遗留了这珍贵的茶草,那如仙人手掌般的山峰不知是何时撑起的。 茶树的花蕊挺立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奇异的根须仿佛盘绕到了遥远的天边。 那些长在难以触及之处的茶树,蒙着头难以挖掘;而有的垂在崖边,或许还会被人们争相传颂。 茶树在霜雪中慢慢生长,承受着风雪的洗礼,亭亭玉立,好似被风和日丽的天气净化过一般。 采摘茶叶的道路极其危险,就像沿着飞鸟才能通过的小道攀爬,但也确实能收获如同龙涎香般珍贵的茶叶。 茶丛与炼丹的鼎炉相伴,潮湿的云雾与那如玉般的茶叶一同出现。 这茶的香气独一无二,能在千里范围内闻名,它的茶苞仿佛与人有着三生的缘分。 茶叶在春雷过后抽出新芽,经过春日的烘焙,赶在社日之前作为贡茶。 新采的茶叶带着晶莹的露珠,碾成粉末时仿佛还带着山间的烟雾。 它泡出的茶汤与碧涧茶的风格截然不同,和洪州茶的味道也相差甚远。 它比紫笋茶更加滑润甘甜,清幽的香气让人惊讶,好似青莲的芬芳。 用兔毫盏来点茶,应该用刚出现蟹眼般气泡的水来煎茶。 煎茶时发出的松涛般的声音韵味悠长,让人能想象到这茶独特的风致。 饮此茶后能像卢仝一样诗兴大发,连写七碗茶诗;也能像陆羽一样,留下三篇关于茶的佳作。 喝了这茶仿佛在醉乡中迷失了道路,想要躲进安静的禅室中参禅悟道。 常饮此茶可以益寿延年,哪里还需要去煮汞炼丹呢。
关于作者
宋代方凤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岩南,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归乡,名其斋为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为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复。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为九卷,已佚。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为《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乾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为底本。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